杨振宁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和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1954年,他与罗伯特·米尔斯共同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 。该理论为理解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催生了7个以上的诺贝尔奖,让人类第一次看清微观世界的“建筑蓝图” 。1956年,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假设随后被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他们也因此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他还发现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促成了量子群这一数学新领域的兴起;提出了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为理解超流和超导等宏观量子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1978年,他首倡创建中科大少年班;1980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面向中国的“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1997年,推动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2003年,81岁的杨振宁归国,成为清华大学全职教授,他陆续引进姚期智、王小云等全球顶尖学者,促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跻身世界一流;82岁时仍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物理,每周两晚亲自答疑,一站就是三小时;他还推动建立“中美青年学者交流计划”,30年间累计帮1200名中国学子赴海外深造。1971年,当中美关系刚刚出现缓和迹象,杨振宁就毅然回国访问,成为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此后数十年,他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倾注大量心血,为中国科教事业建言献策,为中国物理学发展把脉开方。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他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