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第二天,高市早苗就向特朗普表忠心,中国不买的东西,日本出钱买! 高市早苗 21 号刚上台,第二天就有消息人士往外递话,说新一届日本政府正连夜敲定购买计划,就等下周美日碰面时,亲手交到特朗普手上。这架势,像是生怕慢了半拍,就错过了讨好美国的最佳时机。 敲定的购买清单里,全是些美国急需出手的货。最显眼的就是农产品,美国大米的采购量要往上提 75%,玉米、大豆、化肥这些堆在仓库里的大宗商品,也得照单全收,算下来每年得砸 80 亿美元进去。 这些货,不少都是之前中国减少采购后,美国农业州急得跳脚的滞销品,现在日本主动接盘,等于直接给美国农民的票仓送了定心丸。 不光是农产品,工业和军工的单子也一并打包。美国造的商用飞机、国防设备,日本都明确说了要采购。 连美国那些获得本土安全认证的乘用车,以后不用额外测试就能直接在日本卖,等于给美国车企开了绿色通道。 更实在的是真金白银的投资,日本一口答应要向美国投 5500 亿美元,全砸在制造业、能源这些美国重点吆喝的领域。 美国那边也不含糊,早早就摆好了条件。特朗普政府之前就给日本进口产品定了 15% 的基准关税,不管是家电还是轻工产品,只要进美国就得按这个数交钱。 只有汽车、航空航天那些美国自己需要的品类,才给点单独的特殊待遇,说白了就是日本花钱买机会,还得先给美国交够 “入门费”。 高市早苗这波操作,明着是帮美国消化库存,实则是想靠砸钱换安全感。日本心里清楚,自己在安保上离了美国不行,经济上又得看美国脸色。 现在主动接下中国不买的单子,既能讨特朗普欢心,又能借机绑紧美日关系。可这买卖划不划算,日本自己未必真算得清。 日本农业本来就靠着层层保护才勉强立足,现在突然加购美国大米,本土稻农的日子肯定不好过。那些低价的美国玉米、大豆涌进来,国内粮食价格都得跟着波动。 更别说每年 80 亿的农产品采购,再加上几百亿的设备订单和几千亿的投资,这些钱都得从日本财政里出,最后要么是企业买单,要么是民众缴税填补,说白了就是全日本一起凑钱给美国送人情。 消息放出来后,日本国内没多少人真的喝彩。有媒体悄悄算过账,就算砸了这么多钱,美国也未必会给日本真好处。之前日本买了那么多美国液化天然气,结果价格比国际市场价高了一截,最后还是自己吃了哑巴亏。 这次接盘的这些 “中国不买的货”,不少本身就是性价比不高的东西,日本买回来要么自己消化,要么再想办法转卖,怎么算都是笔亏本买卖。 可高市早苗不管这些,上台就急着亮明态度。大概是觉得只要把特朗普哄高兴了,日本在亚太的位置就能稳一点,甚至能借着美国的势力压制周边。 但她忘了,美国从来都是挑软柿子捏,越是主动送上门的好处,越不会珍惜。你今天愿意接盘农产品,明天美国说不定就会逼着你买更多军火,后天又要你开放更多市场,根本没有尽头。 这种靠花钱换依附的路子,日本走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这次做得太直白,刚上台就把 “冤大头” 的牌子亮出来,连点缓冲都没有。 中国不买是因为有了更优的选择,或者不想再被美国用贸易卡脖子,可日本倒好,主动凑上去接下这个包袱,还当成给美国的投名状。 下周的美日接触上,这份购买计划一交,特朗普估计得笑得合不拢嘴。毕竟有人主动送钱消库存,还不用费口舌施压,这种好事哪儿找去。可日本这边,除了换几句口头的夸奖,剩下的全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和压力。 想靠砸钱换靠山,可美国这靠山从来都是只进不出的主。高市早苗以为这是聪明的政治投机,实则是把日本的经济利益绑上了美国的战车。 等到哪天美国需要更多好处,或者日本的利用价值降低,最先被牺牲的,说不定就是这些主动送上门的 “忠心”。 这世上哪有什么免费的保护,不过是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假象。高市早苗急着表忠心的样子,看着热闹,实则全是无奈。 只是这无奈的代价,最后还得让普通日本民众一起承担,想想也是挺讽刺的。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全球媒体聚焦|外媒:大豆与皮卡 日本新首相用什么向美国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