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博古想不通,周恩来同他有次长谈:我们都不适合当统帅! 1935年1月5日晚,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六团在渡过乌江之后,冒着大雨往遵义前进! 这支队伍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为一场即将改变革命命运的会议铺路。没人知道,此时的博古正陷在复杂的情绪里,他身边还带着中央的印章和文件,可红军从瑞金出发时的8.7万人,经湘江一战已锐减到3万多,那些牺牲的战士成了他心头卸不下的重负。 博古接掌中央总负责人时才24岁,1931年因拥护共产国际路线上位,连中央委员都不是 。他在苏联中山大学学的全是理论条文,实战经验几乎为零,却把军事指挥权全交给了同样不懂中国国情的李德。 第五次反“围剿”时,他们硬要红军打阵地战、堡垒战,跟国民党军拼消耗。要知道前四次反“围剿”靠运动战都赢了,彭德怀当时建议转进湘中牵制敌人,可博古连回信都没有,一门心思要按原计划去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 。 湘江战役的惨状他亲眼所见:江面上漂着文件、衣物,岸上到处是丢弃的机器,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被俘后壮烈牺牲。他急得掏出手枪想自杀,还是聂荣臻拦住了他,说领导人越难越要冷静负责 。 遵义会议上(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他作总结报告时只强调客观困难,把失败归给敌人太强、配合不够,压根不提自己的指挥错误。周恩来当场做了自我批评,还直接批评了他和李德,多数同志都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 会议结束后二十多天,他还是没完全转过弯。直到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鸡鸣三省”的村子里,周恩来找他彻夜长谈。周恩来没批评他,只说俩人都是留过洋的,可南昌起义的失败早证明了,不懂中国实际根本当不了统帅 。 这话彻底点醒了博古。他不是不认账,是之前总觉得照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做就不会错,从没意识到革命得接地气。第二天一早,他就主动交出了印章和文件,彻底放下了包袱。 后来跟张国焘分裂势力斗争时,他更是立场坚定。沙窝会议上,张国焘主张南下,还骂他是“党的败家子”,他当即反驳“南下像老鹰钻进山沟,飞都飞不起来”,坚决支持中央北上的决定 。 很多人只记得他犯的错,却忘了他认错的勇气。当时能主动交权,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恰恰说明,真正的革命者从来不是不犯错,而是能从错误里站出来,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