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度宣布了 据《印度时报》、新德里电视台等印媒报道,印度总统穆尔穆目前正在访问印

印度宣布了 据《印度时报》、新德里电视台等印媒报道,印度总统穆尔穆目前正在访问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当地时间22日,穆尔穆乘坐的直升机降落于一处新浇筑的直升机停机坪时,停机坪表面部分塌陷,直升机机轮陷入其中。 最后还是一群警察和消防员徒手把直升机推出来的,想想都后怕,总统的座驾啊,安保规格按理说该是最高的,居然能出这种纰漏。 更离谱的是,这停机坪头天晚上才浇的混凝土,连 12 小时都没干透就敢用,国际上规定这种停机坪的混凝土至少得养护 7 天,冬天还得延长到 28 天,这哪是施工,简直是拿人命开玩笑。 有人说这是 “意外”,可在印度,这种 “意外” 早就成了常态。2024 年 3 月,比哈尔邦那座花了 1.2 亿美元的大桥,短短两年内塌了两次,第二次坍塌直接把 1 个工人砸死,30 人困在下面。 同年孟买机场的临时跑道,用了才半个月就裂得没法用,好多航班都停飞了。就在今年 9 月,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项目,一段 1 米高的混凝土墙突然塌了,3 死 1 伤,查出来是施工方为了省钱改了设计。 还有喀拉拉邦自己,今年 5 月,NH-66 号公路新修的路段突然塌了,把 4 辆车埋在下面,7 个人受伤,这路段离通车就差几天,后来发现施工方连土壤检测都没做,直接在烂泥地上堆土修路。更荒唐的是中央邦那个 “直角立交桥”,设计师瞎搞个 90 度拐弯,桥还没通车就因为太危险被封了,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这些事儿不是孤立的,数据一摆更吓人。过去五年,印度 37% 的基建项目都在赶工,工程质量合格率才 62%,比国际平均水平低了整整 20 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差不多每三个项目就有一个在抢工期,每两个项目就有一个不合格。 世界银行更直接,说印度基建项目里,40% 的预算都被层层克扣了,真正用在施工上的钱连一半都不到。就因为这,印度每年光基建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就占 GDP 的 2.5%,这钱要是花在正经地方,多少合格的公路桥梁都能建起来。 为啥会这样?根本不是技术不行 —— 印度能把火箭送进太空,还能造核武器,怎么可能连个停机坪都修不好?关键是人心坏了,制度烂了。 从项目招标开始就全是猫腻,他们搞 “最低价中标”,谁报价低就给谁干,承包商为了赚钱,只能用最差的材料、省最关键的工序。 2025 年初,有个叫穆克什的记者,揭露了一个 12 亿卢比的道路贪腐案,结果被人杀了抛进化粪池,那路修完每公里有 35 个坑,根本没法走。你想啊,连记者都敢杀,这些人在工程里得贪了多少,又怕多少秘密被揭穿? 更要命的是当官的只想着政绩,不管百姓死活。喀拉拉邦这个停机坪,本来 11 月初才该完工,就因为总统要去,硬生生提前 10 天赶出来,养护、检测全跳过,质量监督部门连现场都不去,看张纸就签字通过。 他们就想趁着领导人视察捞个 “办事高效” 的名声,至于安全?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之前北方邦一座桥塌了,当地政府居然说是 “猴子蹦跳引发共振”,这次停机坪塌了,又怪 “直升机太重”,这种颠倒黑白的借口,骗得了谁呢? 最让人寒心的是没地方说理。出了事故,很少有人真的担责。施工方顶多被象征性罚点钱,涉事官员要么平调到别的地方,要么换个岗位继续当官。 就像 NH-66 公路塌了之后,虽然把承包商拉黑了,可之前贪走的钱要不回来,受伤的人也没得到合理赔偿,过段时间照样有人敢这么干。没有真正的问责,就没人怕,偷工减料、赶工期的歪风自然刹不住。 对比一下别的国家,中美俄搞重大活动,场地安全至少要复核三遍,应急预案细到每分钟该干什么。 就说咱们国家,哪怕是县城搞大型活动,临时场地都得反复检查,混凝土强度、地基承载力,一样都不能少。可印度连总统的活动都没有 “二次复核” 的规定,这差距不是十年八年能补上的,根本是治理理念的问题。 总统这次没出事是万幸,可普通老百姓没这么好的运气。桥塌了、路陷了,他们可能就丢了命,就算活下来,拿到的赔偿也少得可怜。印度总喊着 “大国基建”,可连最基本的质量和安全都保证不了,这口号听得再响也没用。 说到底,停机坪塌了只是个引子,它暴露的是印度基建从招标到验收的全链条腐败,是官员只看政绩不看民生的畸形心态,是问责机制缺失的制度硬伤。 不把这些病根除掉,别说总统的直升机还会陷进坑里,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也会掉进 “豆腐渣工程” 的陷阱里。这事儿真该给印度敲个警钟,再这么糊弄下去,所谓的 “大国梦想” 根本就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