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李敖为他的“敢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前前后后,他被关押、软禁了整整7年4个月! 1970年,国民党还没抓到他的大把柄,就先把他软禁在家,派特务24小时盯着,不让他出门,不让他见朋友,跟坐牢没两样,这一“圈”就是14个月。 软禁完了,直接抓人,从1971年起 ,李敖开始了第一次漫长的牢狱生活,罪名嘛,无非是“颠覆政府”之类的。本来判了10年,他硬是在里面蹲了5年8个月才出来。这段日子,可是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就算出狱了,台湾当局还是看他不顺眼。1981年,又找了个由头,把他关进去6个月。 普通人经历这其中任何一次,可能就垮了,或者学乖了,不敢再出声。但李敖偏不。 监狱成了他的“修炼场”,他把监狱当成了自己的书房和健身房。 坚持写作和思考,他想尽办法弄来纸笔,继续写他的文章,锤炼他的思想。身体被禁锢,但思想却在牢房里飞得更远。 锻炼身体:他天天在狭小的牢房里锻炼身体。因为他知道,要和强大的对手斗,不仅需要笔杆子,还需要一副好身板。他常说,要有“金刚怒目”的本钱,而不是“菩萨低眉”的软弱。 出狱后,斗得更凶! 坐完牢的李敖,不仅没变成乖宝宝,反而斗得更起劲了。他把坐牢的经历当成自己的勋章。他写书、办报纸、上电视,用更猛的火力继续批评他看不惯的一切。他告国民党政府、告那些帮凶,用法律武器跟他们周旋,成了有名的“讼棍”。 李敖这辈子,说白了,就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争夺一样东西—说话的权。他坚信,一个社会必须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 他就像那个大喊“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不管面对的是多么强大的势力,他都坚持说出自己认为的真相。他用自己的牢狱之灾,印证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也用他出狱后永不低头的姿态,彰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骨气。 所以,人们记住李敖,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大学问家,更因为他是一个浑身是胆,用一生和强权“死磕”的文化硬骨头。 李敖这个人,非常复杂。他狂妄,自称“五百年来白话文写作第一”;他好色,自己的情史从不避讳;他锱铢必较,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 但无论如何,你不得不承认,在一个不能乱说话的时代,他硬是靠着一身硬骨头,为自己、也为很多人心中的那个“道理”,争出了一片天。他用自己的大半生,证明了什么叫“不自由,毋宁死”。 总结他的一生:他就是文化界的一块“硬骨头”,一个坐穿了国民党的牢房,出来依然敢指着鼻子骂国民党的“狠人”。李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斗士,不是不会害怕,而是即便害怕,也坚持说出自己认为的真理。他这辈子,活得轰轰烈烈,骂得痛痛快快,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