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近期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特朗普访华计划及其对台湾问题的表态。 特朗普高调宣布已收到中方邀请,计划于2026年初访华,并期待达成强有力的贸易协议。不过,中方回应非常简短克制,表示“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强调元首外交需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称“不认为中国大陆有意攻打台湾”,还暗示可能以在台湾问题上的姿态换取贸易利益。但中方坚决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特朗普此番展现出相对缓和姿态,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一方面,国内经济压力增大,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重要市场,大豆滞销让美国农业州承压,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也触及美国高端制造业和军工产业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国内重量级企业因对华出口受阻向政府施压,缓解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有助于特朗普稳定国内基本盘,为未来政治议程创造有利条件。 而中方的冷静回应,体现了战略自信和原则的坚定性。中方不急于回应,掌握着关系主动权,不希望被美方设定的节奏带偏。同时,中方更关注美方的实际行动,坚持要求美方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转化为具体行动。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积极姿态更多反映了美国在中美博弈中面临的现实压力和有求于中方的一面。中美关系的改善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美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实际行动之上。对于特朗普所谓的“支持和平统一信号”,我们应保持谨慎,这更可能是一种策略性姿态而非根本性政策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