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昨天,马来西亚安瓦尔突然宣布,10月22日起,欢迎外国公司合伙开发1610万

就在昨天,马来西亚安瓦尔突然宣布,10月22日起,欢迎外国公司合伙开发1610万吨稀土储量。这则消息一出,立刻搅动了全球稀土市场,毕竟手握这么多宝贝,跟谁合作、怎么合作,都关乎未来的产业格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马来西亚的稀土可不是普通资源。它实际储量有1620万吨稀土氧化物,价值高达175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全年GDP的12%以上。 这些资源分布在霹雳、彭亨等好几个州,更难得的是涵盖了全部17种稀土元素,其中制造新能源汽车磁铁的钕、镨占了两到三成,军工领域急需的镝、铽也有一定储量,在全球都能排进前十五。有这样的家底,安瓦尔自然不甘心只卖原矿。 早在2023年,马来西亚就宣布禁止原矿出口,想自己搞加工升级。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稀土提炼比想象中难多了,光分离出99.99%纯度的氧化物就得上百次化学萃取,马方根本没这个技术。 他们最先找了澳大利亚的莱纳斯集团合作,在关丹建了新厂,结果合作了十几年,对方始终攥着核心技术不放,马方只能做些粗加工的活儿,工厂还老因为污染问题被投诉停产。到2024年,安瓦尔承诺的95亿令吉产业贡献和7000个岗位都没实现,这才明白找错了合作对象。 这次转向东方大国,关键就靠一项叫无氨浸出的技术。以前提炼稀土要用大量氨水,产生的废液污染特别严重,处理成本能占总投入的三成以上。无氨浸出工艺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环保,还能把综合成本降低40%,提炼纯度也完全达标。 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不只是给技术授权,还包括设备供应和人员培训,等于帮马方从头到尾建一套自主加工体系,这可比莱纳斯那种“只给饭吃不给菜谱”的合作实在多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马来西亚宣布合作的前两天,10月20日,美澳刚签了个稀土合作协议,号称各投10亿美元建“独立供应链”,想减少对东方的依赖。 可这事儿压根经不起推敲,澳大利亚有矿但没化工基础,连像样的冶炼厂都没有;美国自己花12亿美元建的工业园,六条生产线四条因为侵权被冻了,剩下两条每吨还得交3800块专利费。他们喊着“半年建成供应链”,可光环评程序都得走大半年,说白了就是场政治秀。 这事儿其实戳破了全球稀土竞争的真相,现在早不是比谁矿多,而是比谁有技术、有完整的产业生态。全球80%的稀土分离加工都在东方大国,从采矿到造磁铁的全链条已经跑通了,这是几十年积累出来的优势,不是砸钱就能短期内复制的。马来西亚之前跟澳洲合作被卡脖子,现在跟东方大国合作搞技术升级,算是找对了路子。 国际上对此议论纷纷,西方媒体担心稀土版图倾斜,发展中国家却觉得这是个好范本。国内网友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这是双赢的好模式,也有人提醒要看好技术。 在我看来,这种技术加资源的合作,比单纯卖矿石或搞技术封锁都高明,既帮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的产业地位。 接下来,就看具体项目怎么落地了。如果马方真能通过合作掌握技术,形成产业能力,说不定能带动更多资源国跟进这种模式。毕竟对资源国来说,技术主权才是真的硬底气,光守着金山不会挖,永远只能当别人的“原料仓库”。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