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3年,吴晗执意要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苦苦劝阻无果,情急之下竟瘫坐在地嚎啕

1953年,吴晗执意要拆除北京古建筑,梁思成苦苦劝阻无果,情急之下竟瘫坐在地嚎啕大哭。林徽因一把拽起丈夫,将他护在身后,抄起拆建通知书狠狠摔在吴晗面前,厉声喝道:“你们敢动这座门,我就当场悬梁自尽!“ 1953年春,北京城市规划启动大规模改造,吴晗主导方案,优先拓宽道路以适应工业化需求,城墙被列为首要拆除对象。梁思成获悉后,立即组织专家评估,提交报告论证墙体作为元大都遗存的工程价值,包括夯土层抗震工艺和排水系统完整性。他强调保留能兼顾交通与遗产,建议局部加固而非全毁,但吴晗回应规划已定,窄路阻碍物资流通,必须直线贯通。 林徽因虽肺疾加重,仍参与讨论,她提供《营造法式》相关资料,指出宋代规范在北京墙中的应用,证明其技术传承意义。夫妇联名上书,列举蓟县独乐寺修缮案例,七年复原一阁的成本警示全拆后果。吴晗引用苏联经验,列宁格勒拆旧建新提升产能,北京需效仿以支持国家建设。争执焦点在于优先级,吴晗视墙为发展障碍,梁林夫妇视其为不可再生财富。 五月,朝阳门等牌楼拆除计划上报,梁思成多次约见吴晗,展示全国古建目录,比对北京墙与其他遗址的相似层叠工艺。吴晗坚持瓮城双洞虽辟铁路仍窄,需取直线通过。林徽因病中口述备忘录,补充墙中糯米灰配比的先进性,远超同期欧洲技术。吴晗批注考虑预算,但推进内城主干道改造,工程队已集结外城东南角。 六月,德胜门段动工在即,梁思成夫妇召集助手郑孝燮,整合莫斯科环路设计,提出墙顶拓宽为步道方案,计算节省六十万费用。吴晗审阅后,认可局部可行,却重申整体规划不可变。林徽因强调日军轰炸后古迹修复难度,拆墙将酿更大损失。吴晗强调居民出行瓶颈,卡车转弯半径不足影响日常。夫妇坚持书函往来,职员记录显示他们的阻拦延缓部分区域。 夏末,工程推进外城西南角,砖块堆积待运。梁思成实地勘测,报告墙基嵌入明代铭文砖的价值。吴晗指示暂缓景德街段,但推进崇文门区域。林徽因卧床听闻,寄附墙砖样本照片给规划局。郑孝燮测量后,证明历史层叠不可复制。吴晗阅后批注环路变通,却未全面采纳。夫妇的努力让东南角墙段获暂缓,但内城主线仍按原计划执行。 1954年春,工程在外城部分区域继续,但东南角墙段因方案调整暂停,郑孝燮林荫道构想获采纳,墙顶铺设步道,护城河疏浚供游船使用。梁思成转而领导全国古建普查,编纂保护条例,主持故宫周边修缮,推动文物法雏形。他的测绘图纸成为后期修复依据。 林徽因病情急转直下,1955年4月1日在协和医院离世,享年51岁,病榻旁留有城墙砖样,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她的离去让梁思成更专注学术,夫妇生前记录的古迹细节,支撑后世研究。 吴晗持续主管城市扩张,监督多条主干道贯通,1969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60岁。他的规划让北京交通网初具规模,但也见证古建流失。 梁思成1972年1月在北京医院离世,享年70岁,他的著作奠定中国建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