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漠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忍着腰痛,深深的鞠了一躬, 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南京震动。何应钦作为军政部长,主导主战派行动,召集会议通过讨伐决议,任命刘峙顾祝同统东路西路集团军,调十万中央军向陕西推进。空军准备轰炸西安,他封锁张学良电报,切断沟通渠道,部队集结潼关,炮兵阵地就位,飞机试飞侦察路径。 蒋介石通过秘密渠道获悉南京动向,清楚何应钦的急进风险。一旦开火,西安内他性命难保。更早1931年蒋下野时,何应钦立场摇摆,此次主战掺杂接班算计。蒋派宋美龄联络宋庆龄,转周恩来密信,表达谈判意愿。苏联大使访南京,次日莫斯科广播支持和平途径。 林森签发手令,所有团级以上部队调动须他批准,直接卡住何应钦军令链。中央军停步待命,空军计划搁置。他批阅密信,标注可议,通过外交渠道暗示克制,避免内战升级。林森的干预化解危机,蒋介石从张学良处得知细节,明白这低调举动保住大局。 12月25日谈判达成,蒋口头承诺停止剿共联抗日。张学良飞蒋回京,次日下午专机降落南京机场。蒋肩扛腰伤下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前欲扶,蒋目光平直侧身绕过,未发一言,直奔林森。林森站于人群后,蒋停步深鞠一躬,持姿数秒。周围官员愕然,摄影机记录这一幕。 这鞠躬划清界限,何应钦的热切换来冷遇,林森的沉默获敬礼。国民党中常委交换眼神,明白深意。武力冒险者失宠,和平守护者得信。蒋介石的举动无声裁决,敲打何应钦过激,警告其野心,同时认可林森克制智慧。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林森超然立场成危机稳定器。 事变后蒋介石调整人事,张学良被软禁,东北军调离西北。何应钦军政部长职保留,实权渐失。1937年蒋分拆中央军指挥,任命陈诚军训部长,白崇禧军政部副部长,何预算砍三分之一,武器采购转他人。抗日战争爆发,何任参谋总长,1944年兼陆军总司令,但蒋亲掌作战,两人会晤减少。何亲日旧账不时翻出,1945年9月9日南京签降仪式,他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 林森继续任主席,迁渝后调解党内纠纷,推动抗战后勤。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训词强调民族团结,坚持抗日不妥协。1943年8月1日赴綦江视察途中车祸身亡,蒋亲书挽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称其完人。重庆出殡万人空巷,商民罢市自发抬棺,沿街哭声不绝。林森葬北碚土丘,墓冢简陋,仅一土丘无华丽碑文。 何应钦1949年随国民党退台,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0年卸陆军总司令,晚年著书,1987年10月21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