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头上去,

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头上去,那跟没有核武器没区别。 原子弹的威力有上限,因为它用的铀、钚等材料有 “临界质量”,多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爆炸,没法再多装。但氢弹不一样,只要不断增加氘化锂这类聚变材料,威力就能一直往上堆,理论上想做多大都可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的 “沙皇炸弹”,原本设计当量 1 亿吨 TNT,后来怕污染太大减到 5000 万吨,相当于 3333 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就算这样,爆炸时的火球直径有 8 公里,蘑菇云冲到 67 公里高,冲击波绕地球转了 3 圈。要是真按 1 亿吨当量造出来,威力还能翻倍,但这枚炸弹根本没法实战,因为它重 27 吨、长 8 米,普通轰炸机装不下,苏联专门改了图 - 95 轰炸机才勉强能投,而且投弹后轰炸机得拼命飞才能躲开冲击波,航程还减了一半。 最后这枚炸弹只试爆了 1 枚,另一枚当展品,完全没实战价值,这就说明光威力大没用,送不到目标跟前就是摆设。 想把氢弹扔到对方头上,首先得有能扛住重量、够得着目标的投送工具。早期的氢弹都是靠轰炸机扔,比如中国 1967 年试爆的第一枚实战氢弹,就是用轰 - 6 甲型轰炸机投的。 但轰炸机有明显缺点,飞得慢还容易被防空导弹打下来,现在已经不是主流投送方式了。现在核大国主要靠弹道导弹投送氢弹,因为导弹飞得快、射程远,比如有的洲际导弹能飞上万公里,覆盖全球范围,而且速度能到几十马赫,对方很难反应过来。 光能飞远还不够,还得能突破对方的防空反导系统。现在很多国家都建了多层次的防御网,比如美国有 THAAD 反导系统、“宙斯盾” 舰,俄罗斯有 S-400、S-500,这些系统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导弹。 为了突破防御,导弹得用各种技巧,比如携带多个分导式弹头,每个弹头能单独瞄准目标,还能夹杂假弹头迷惑拦截系统。 像东风 - 5C 导弹就能带多个弹头,结合北斗定位,打击精度很高,大大增加了拦截难度。要是没有这些突防技术,导弹刚发射就被拦下来,氢弹再厉害也没用。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投送工具的生存能力。如果存放导弹的发射井、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或者轰炸机,在没发射前就被对方摧毁了,那根本没机会把氢弹送出去。 所以现在核大国都讲究 “三位一体” 投送,就是陆地上有机动的导弹车,海里有隐蔽的核潜艇,天上有战略轰炸机,这样就算一部分被摧毁,另一部分还能反击。比如核潜艇能在深海里待几个月不露面,对方很难发现,这就保证了氢弹一定能投送出去。 从实际发展来看,核大国早就不追求氢弹的最大威力了,而是看重 “小而精”。 美国的 W87 核弹头当量 30 万吨,虽然比沙皇炸弹小很多,但能装在洲际导弹上,还能灵活调整威力,实战价值比沙皇炸弹高得多。这是因为威力太大反而有弊端,不光污染严重,还可能误伤自己,而且目标附近的地形地貌也有限制,超过一定威力后,增加的破坏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会让投送变得更难。 总结来说,氢弹的威力理论上能无限大,但实战中真正重要的是 “能投送” 和 “能命中”。从早期的轰炸机到现在的洲际导弹,从单一弹头到分导式突防,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为了把氢弹准确送到目标上空。 要是没有可靠的投送手段,就算造得出亿吨当量的氢弹,也只能像苏联的沙皇炸弹那样,当个展示威力的符号,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和没有核武器没什么区别。 信息来源:搜狐网《全球仅生产了 2 枚!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 3000 多倍,美国至今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