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蚌埠重塑二马路城市地标取得突破进展,曾跻身全国十大小商品市场

大皖新闻讯曾跻身全国十大小商品市场的蚌埠二马路小商品市场,2010年因城市发展需要实施征迁。历经多年推进,原址复建的二马路商业广场项目目前已完成住宅及办公安置,创新推出的“征迁商业可回迁或置换住宅”方案正稳步落地,这个承载蚌埠人集体记忆的老街区正加速焕发新生。

历史沿革:从马路市场到皖北商业标杆

二马路的商业基因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的“马路市场”。1979年,当地政府正式规划建设规范化市场,依托蚌埠地处淮河小麦产区、津浦铁路穿城而过的水陆交通优势,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至1985年底,已形成拥有515个固定摊点、110家商店的成熟业态,涵盖13大类5000余种商品,成为皖北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并跻身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行列,巅峰时期日均人流量达数万人次,是老蚌埠最核心的商业地标。

老二马路市场摄影:王新民

复建与创新安置:破解难题的民生实践

2021年,停滞多年的二马路商业广场项目重新启动建设,被纳入蚌山区房地产领域问题项目整治重点任务,旨在实现根本性解困并推动顺利交付。截至2024年底,项目住宅及办公安置已全部完成,惠及约1300户安置居民。

针对商户安置这一核心问题,蚌山区在充分调研商户诉求基础上,推出创新性商业安置方案:商户可选择直接回迁新商铺,或置换等价住宅房产,选择住宅置换的商户还可享受一定年限的免租优惠及学位支持。截至10月20日,涉及的466名个人商户中已有235人完成签约,其中205人选择“征商还住”方案,签约率超过五成。蚌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沟通机制,力争年底前完成全部商业安置工作。

二马路新片区

焕发新生:文商旅融合激活老城活力

为让二马路这一城市记忆载体真正“活起来”,蚌山区围绕历史遗存保护与业态升级同步发力,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在历史文脉传承方面,重点推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宝兴面粉厂的活化利用。这座始建于1928年的民国建筑群,通过保护性改造,其主体厂房已变身蚌山区图书馆,馆内不仅藏书丰富,还陈列着老物件与历史照片,成为兼具阅读功能与历史展示的文化空间;标志性的老阁楼经平移保护后,改造为城市会客厅,红砖青瓦与钟楼铁门的复古风貌引来众多市民打卡拍照。同时,利用片区废弃铁路线打造的“向云端·非常道”铁路微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热门选择。

蚌埠宝兴面粉厂旧址改建成的城市会客厅区域

在基础设施与业态布局上,通过打通中荣街、中山街断头路,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大幅提升片区通达性。商业运营方面,项目计划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聚焦体验式业态布局,重点培育特色餐饮、潮玩零售、文化展示等多元业态,同时兼顾老字号复兴与新消费品牌引入,打造全龄友好型商业街区。

如今,二马路及周边片区已初步展现新活力,宝兴面粉厂改造区域日均接待访客超千人。根据规划,蚌山区将进一步推动二马路片区与周边商圈资源共享,通过文商旅深度融合,让这座百年老街既保留“老味道”,又充满新活力,重塑蚌埠城市商业新名片。

大皖新闻记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