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

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说起来这事儿真让人开眼,印度这套路玩得太溜了,先给甜枣再挥大棒,当初为了把苹果从中国挖过去,印度那叫一个大方,2025年初刚给了2300亿卢比的补贴,差不多196亿人民币,没过多久又追加27亿美元的激励,又是降关税又是补成本,把好处堆得老高,就等着苹果上钩。 苹果也真信了,从2022年开始陆续把8条核心产线迁到印度,富士康和塔塔还砸了50多亿美元在那儿建了五家工厂,到现在印度造的iPhone都占全球25%了,连iPhone 17全系都能在印度首发,表面看简直是双赢的热闹场面。 结果产线刚落地,产能刚起来,印度立马变脸,掏出1961年的《所得税法》当尚方宝剑,这法律都六十多年了,里面有条“业务关联”的条款,印度现在说苹果把自己买的高端生产设备交给代工厂用,就算设备所有权还是苹果的,也算是“对工厂有实际控制权”,就得按全球利润缴税。 这可不是小数目,苹果2024财年全球营收3830亿美元,印度市场占比还不到2%,却要按全球盘子缴税,保守算都得掏数十亿美元,等于前几年在印度白打工了。 更气人的是,这招印度不是第一次用,2017年F1赛事因为控制赛道,就被按这条款征过税,现在直接照搬套苹果身上。 那苹果肯定不认啊,近几个月高管天天往印度政府跑,反复游说改法律,毕竟这模式在中国从来不用缴税,怎么到印度就变了天?可印度态度硬得很,说改法会削弱征税主权,死活不松口。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印度就是急需钱了,2025年财政赤字都飙到GDP的7.3%了,印巴冲突后外资天天抛售国债,卢比汇率跌得厉害,手里没钱就盯着苹果这块肥肉下手。 当初给补贴时说的“共促发展”全是空话,转头就用老法律收割,这操作把苹果架在火上烤:不缴税吧,印度工厂可能停摆;缴税吧,等于开了个坏头,以后指不定还有多少坑等着。 现在苹果算是彻底陷进去了,想撤都撤不了,50多亿美元的工厂、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产能都在印度,哪能说走就走?想扛着吧,数十亿美元的税款可不是儿戏。 其实这事儿里最关键的是对比,在中国苹果也这么干,自己采购设备给代工厂用,从来不用缴这种税,营商环境稳定得很,哪有这种翻旧账的套路。 再看三星,它在印度是自有工厂生产,就没被这法律盯上,偏偏苹果用了代工厂模式,就被印度抓着不放。 印度这波操作真是把“短视”写脸上了,为了眼前的这点钱,把信誉全丢了,之前三星也吃过亏,20亿建厂拿了4.8亿补贴,转头就被税单吞掉补贴加70%利润,现在轮到苹果了。 更绝的是这法律还能翻旧账,1961年的税能追溯好几年,之前沃达丰就被追了26亿美金,哪怕WTO判印度违规都没用。 现在不光苹果,连荣耀、OPPO都被盯上了,理由还是“全球营收征税”。 这事儿也给那些想迁去印度的企业提了个醒,所谓的“低成本”背后全是看不见的陷阱。印度嘴上喊着“印度制造”,实际58%的零件还得从中国运,关税都交了8.3亿,印度工厂利润率才4.2%,比中国工厂的8.5%差远了,现在还要额外掏天价税款,这哪是低成本,分明是高风险。 苹果现在连高端产线都不敢放印度了,iPhone 17 Pro产线直接逃回郑州,印度产手机占比都从25%跌到18%,中国反而升到62%,这就是用脚投票。 说到底,印度就是算准了苹果投了太多钱撤不出去,才敢这么狮子大开口。所谓的征税主权不过是借口,真要是在乎主权,当初给补贴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这些? 说白了就是先把企业骗进来,等你扎了根再慢慢收割,这种玩法根本留不住企业,更别说发展制造业了。 现在全世界都看着呢,这波操作之后,再想让其他跨国企业真心实意在印度投钱,怕是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