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儿子依旧被枪毙,赫鲁晓夫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报复斯大林! 就在这年,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出了大事,他本来是空军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被德军俘虏,之后还跟敌人妥协了,成了纳粹宣传的工具,这在当时就是实打实的叛国重罪。 斯大林很快就知道了这事,他特别生气,因为列昂尼德是苏共政治局委员的儿子,这种身份的人投降敌人,对前线士气影响太坏。斯大林当即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列昂尼德从德军手里弄回来,送回莫斯科受审。 后来苏联的锄奸队真的把人劫回了莫斯科,莫斯科军区军事法庭一审判下来就是死刑,这个结果让赫鲁晓夫彻底慌了神。 那时候赫鲁晓夫正在前线忙战事,一听说儿子要被枪毙,立刻给斯大林打电话,非要当面求见。得到同意后,他马上坐飞机赶回莫斯科,直奔斯大林的办公室。 负责警卫的克格勃将军后来回忆过当时的情景,赫鲁晓夫一见到斯大林就控制不住情绪,先是小声哭,接着放声大哭,嘴里念叨着儿子犯了错该受罚,但求斯大林别枪毙他。斯大林一开始就冷冷地说帮不上忙,这话一出口,赫鲁晓夫立马双膝跪在了地上,一个劲地磕头求情。 见斯大林还是没松口,赫鲁晓夫急得失去了理智,竟然双手着地,弓着身子一点点爬到斯大林脚边,继续哭着求宽恕。 斯大林没料到他会这样,一时也有点手足无措,往后退了一步,赫鲁晓夫又跟着往前爬了一步。 最后斯大林实在没办法,只好叫秘书和警卫进来,把赫鲁晓夫扶到隔壁房间,还请了医生来照顾,当时赫鲁晓夫嘴里一直重复着“宽恕我儿子”,整个人都垮了。 这事儿很快就在克里姆林宫传开了,大家都知道赫鲁晓夫为了救儿子,连尊严都丢光了。 可他没放弃,后来军事法庭的死刑判决下来后,他又求着开政治局会议重新讨论。会上莫斯科市委书记第一个发言,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维持原判。贝利亚也跟着说,列昂尼德之前在基辅和古比雪夫就犯过事,已经被饶恕过两次了,这次不能再轻饶。 最后轮到斯大林说话,他语气很严肃,直接点了赫鲁晓夫的名字,说他应该站稳立场,同意同志们的意见。 斯大林还说,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就算心里再痛,也会接受公正的判决。就这一句话定了调子,没人再敢替列昂尼德说话,没过多久,死刑就执行了。 赫鲁晓夫得知消息后,整个人悲痛得几乎站不住,他这辈子从没为谁这样放下过身段,两次在斯大林面前丢尽颜面,可最后还是没能保住儿子的命。 这份屈辱和悲痛一直压在他心里,后来他当着亲信的面说过,列宁当年为兄弟向沙皇复仇,他也要为儿子向斯大林复仇,哪怕斯大林化成灰也不放过。 这种想法不是一时冲动,从1943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这十年里赫鲁晓夫一直把这份心思藏在心里。 1956年,也就是斯大林去世三年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个秘密报告,专门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当时所有代表都惊呆了,没人想到他会这么做。很多人后来分析,那次下跪救子失败的经历,就是他这么做的重要原因,毕竟当年斯大林那句“换我儿子也接受判决”,还有自己当众下跪的屈辱,早就成了他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不过得说明的是,关于列昂尼德的结局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人说他其实是英勇牺牲的飞行员,没投降叛国,飞机被击落时当场就死了,后来的叛国说法是政敌造的谣。 但按照当时克里姆林宫流传的说法,以及赫鲁晓夫后来的言行来看,他确实认定儿子是被斯大林下令枪毙的,这份怨恨也实实在在影响了他后来对斯大林的态度。 那时候的苏联,领导人的一句话往往能决定人的生死,赫鲁晓夫作为高层干部,平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在儿子的性命面前,只能放下所有尊严去求情,最后还是落得一场空。 这种从希望到绝望的落差,加上当众受辱的经历,让他对斯大林产生刻骨的怨恨,也就不难理解了。后来他针对斯大林的那些举动,说到底还是把当年积压的悲痛和愤怒发泄了出来。 信息来源:人民网——赫鲁晓夫为何揭批斯大林个人崇拜:为赫氏儿子报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