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先说说技术的事,真不是什么卡脖子的尖端科技。美国莱斯大学的团队早就在实验室里搞出了新办法,从废旧磁铁里回收稀土,回收率能到九成以上,纯度也超过九成。他们国内最大的稀土企业MP Materials,在加州的矿山早就恢复生产了,2025年能产出3.2万吨稀土精矿,这些精矿本身就是提炼的基础原料。 而且他们还有企业已经建成了能产磁性级氧化物的工厂,虽然现在产能没开满,但至少说明技术路径是通的。 说白了,稀土提炼就是把矿石里的稀土元素用化学方法分开,这个原理很多国家的工程师都懂,实验室里做出样品不算难,难的是把实验室那套搬到工厂里大批量生产。 那为啥有技术却不做呢?关键就是规模跟不上。咱们先看全球的情况,现在全球90%的稀土精炼活儿都在中国,不是别的国家不会干,是中国把规模做起来了,别人再进场根本不划算。江西赣州一个地方就聚集了300多家稀土深加工企业,从原矿到高端磁材能一站式生产,这种扎堆的规模效应能把成本压得很低。 比如中国的稀土加工成本比美国低60%,比欧洲低80%,这么大的成本差距,小打小闹的生产根本没法竞争。美国其实以前是全球稀土霸主,加州的芒廷帕斯矿曾经供应全球70%到90%的稀土,那时候从开采到提炼的全链条都能自己完成。 后来为啥放弃了?一方面是环保问题要花大钱处理,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的稀土产品又便宜又多,美国本土的冶炼厂规模小,成本降不下来,根本赚不到钱,最后只能把冶炼车间关了,矿场也停了工。现在想重新捡起来,才发现规模这东西不是说建就能建的。 MP Materials在美国建了工厂,2024年还亏损6000多万美元,背着9亿美元的债务,全靠政府补贴撑着,就是因为产能没上来,成本降不下去。 建规模可不是建个小作坊那么简单,得砸大钱、花长时间。建一个稀土提炼厂,光投资就得几十上百亿元,回本要五到十年,私人资本一看回报率还不到8%,根本不愿意往里投。 美国能源部测算过,他们本土提炼稀土的成本是中国的2.3到2.8倍,大半成本都花在环保上了,比如处理废酸和放射性废渣的设备就得投1.2亿美元,环评还得等两年多。 要是规模小,这些成本摊到每吨稀土上就更贵了,卖出去根本没人要;只有规模做大了,每吨的成本才能降下来,这是个死循环。 而且稀土产业得有上下游配套,不是光有提炼厂就行。提炼出来的稀土要加工成磁体、催化剂这些能用的东西,下游工厂得跟上。 中国从开采、分离到加工的全链条都齐了,可美国现在是断节的:MP Materials能产精矿,却没有重稀土添加技术;和通用汽车合资建的磁材厂,连足够的高端技术工人都找不到,产能怎么也提不上来。 现在美国掌握稀土化工核心技术的熟练工人就三四百人,市场上却需要1400人,高校相关专业都停招了,就算把工厂建起来,没人干活也白搭。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欧洲的法国建了稀土工厂,拿了政府补贴,可生产成本还是比中国高15%到20%,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规模上不去。日本、韩国虽然也在搞稀土回收和提炼,但他们的需求本身就那么大,建大工厂根本消化不了,小规模生产又不划算,最后还是得依赖进口。 就连有稀土资源的澳大利亚,他们的矿产出的精矿70%以上都得运到中国来加工,自己根本没有像样的提炼规模。 美国现在也在咬牙使劲,这十几年已经投了超过40亿美元,还出台了各种补贴政策,想把产业链建起来。 MP Materials计划2026年底实现磁体量产,但重稀土供应和高端提纯技术的短板还是补不上。其实他们不是不能提炼,只是要达到中国现在的规模,至少还得三五年时间,得把工厂建起来、人才培养出来、配套产业拉起来,这些都不是光靠决心就能马上解决的。 说到底,稀土提炼真不是技术上的难事,美国能做,其他不少国家也能做。但做起来容易,做下去难,关键就在规模。没有规模,成本降不下来,环保投入扛不住,上下游也衔接不上,最后只能亏本。中国是花了几十年才把这个规模做起来的,形成了别人短期内没法比的优势。 所以说你说得对,美国人咬紧牙关能把稀土提炼出来,各国也都有这个技术能力,只是没规模撑着,这事根本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