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还产生一个意外的效果,俄乌战争打不下去了。   大家都知道稀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还产生一个意外的效果,俄乌战争打不下去了。   大家都知道稀土有“工业黄金”的说法,现代武器要想发挥作用,几乎离不了它。比如导弹要精准命中目标,制导系统里的精密零件得用稀土;坦克想看清远处的敌人,激光测距仪的核心材料也是稀土;就连战机的发动机,少了稀土元素也没法达到理想的性能。   美国国防部2025年的《关键矿产战略报告》说得很明白,全球超过90%的稀土加工能力都在中国手里。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收紧出口,各国的武器生产线都可能面临“断粮”的麻烦。   俄乌双方之前用的不少重型装备,像坦克、导弹这些,它们的核心部件供应链都和中国稀土产业紧密相连。管控措施一落地,两边的武器生产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前线需要的装备补给自然就跟不上了。   其实不光是武器,高端芯片的生产也被稀土管控影响得不轻。   现在的战争早就不是只靠炮火对轰了,信息化系统就像军队的“神经中枢”,而高端芯片就是这个中枢里的“大脑”。可芯片的制造也离不开稀土——生产特种磁体、精密传感器这些芯片关键组件时,稀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国际能源署2024年的统计显示,全球半导体产业需要的稀土材料里,85%以上都来自中国。管控一出,俄乌双方急需的无人机导航芯片、通信设备芯片产量一下子就降了很多。   没有足够的芯片,无人机飞不稳、通信联络不顺畅,战场上传信息、指挥调度都受影响,信息化作战能力自然就弱了一大截。   或许会有人问,不能从其他国家买稀土吗?其实没那么容易。   稀土可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从开采到加工要经过一整套复杂的流程,尤其是分离提纯环节,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想形成能满足全球需求的规模化产能,没个几年甚至十几年根本不行。澳大利亚、缅甸这些国家虽然有稀土矿,但加工技术和产能都远远不够。   欧盟2025年的《原材料供应报告》也承认,短期内想不依赖中国的稀土加工产品几乎不可能。所以俄乌双方就算想找其他货源,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问题,武器生产线还是转不起来,高端芯片短缺的状况也没法改善。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搞稀土出口管控纯粹是为了合理保护资源、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从来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某场冲突。   但客观上,这个举措让大家都看清了一个事实:现代战争对关键资源的依赖度特别高,仗打下去只会让资源消耗得更快、供应链断得更彻底。当武器造不出来、信息化系统掉链子,战争也就失去了继续推进的物质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通过规范稀土出口,无形中给局势降温帮了忙,也为和平对话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这种“意外效果”,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更让人们明白,维护好资源安全和产业稳定,其实也是在为世界和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