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花花“视”界|在成都,我和生命进行了一次对话

四川在线记者范华卢春阳

上百把光怪陆离的椅子、由亲人衣物改制的“思念熊”、记录生命最后时光的影像日记…“将死亡带回生活”特展近日在时代美术馆·成都馆开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观展。

展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发起,汇聚了来自艺术、人类学、社会学、医学等不同领域的29位创作者,通过影像、装置、绘画、互动媒体与文献等多元形式,聚焦个体尊严、临终关怀、生态危机等议题,旨在打破对死亡的沉默,引导公众思考如何与死亡共处,并回归对“生”的深刻理解。

《呼吸》

医学领域创作者带来的《生命最后100天》影像日记,记录了三位晚期患者在安宁疗护中心的日常。镜头下患者与家人的温情对话、医护人员的专业陪伴,直观呈现了临终关怀的人文价值。

艺术家以回收木材与玻璃创作的装置《时光织网》,将不同年龄段逝者的旧衣物、手写信拆解重组,悬挂成半透明网状结构。光影透过织物投射出生命历程的片段,隐喻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生命痕迹的延续。

周雯静与景军合作的作品《给自己开药方》,打开了中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存在的“药箱”。这些来自不同城市、农村九个家庭的常备药,凝结成为一部“中国家庭用药微观史”。

《给自己开药方》

向芷霖的《思念熊》则展示了由丧亲者衣物缝制的玩具熊。这些散发着亲人生前气息的“思念熊”既是丧亲者睹物思人、寄托情感的媒介,也激发着公众对于死亡意义的思考。

川渝地区艺术家的作品也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朱成以宋代墓室石刻“虚位以待”的灵位空椅为原型,创作出上百把光怪陆离的椅子。

尽管死亡话题看似沉重,但展览却意外地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在这期间还将举办10场主题讲座,涵盖心理学、安宁疗护、身体表达等领域,从更多角度帮助公众理解生命全程。

观展信息

展览地址:成都时代美术馆·成都观

展期:2025年10月19日-2025年12月11日

开放时间:10:00-20:00(19:30停止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