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台湾,女子看完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后,没想到,她带着两个孩子跨越300公里到马场

台湾,女子看完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后,没想到,她带着两个孩子跨越300公里到马场町给烈士们献上凤梨酥和大陆的茶。女子的孩子们说: “先烈们,请吃凤梨酥,这些都是完整的,没有被捏碎,请你们放心,接下来由我们接棒。”这话感动网友们。 这位让无数网友破防的女子,大家都习惯叫她陈姐(化名),是台湾南部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娘,平时和丈夫一起打理生意,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读初中。她不是什么公众人物,也从没刻意标榜过自己对历史的关注,这次的举动,纯粹是被《沉默的荣耀》里的情节戳中了心。 陈姐后来在和网友交流时说,自己以前对马场町的历史只知道个大概,总觉得那些故事离生活很远。直到追完《沉默的荣耀》,剧中刻画的革命烈士在绝境中坚守信仰的片段,让她连续几晚都没睡好。尤其是看到烈士们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剧情时,她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当年家里有位远亲,就是在马场町牺牲的,只是那时候年纪小,没追问太多细节。“看完剧就像心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总觉得该做点什么,不然对不起那些为了信念丢掉性命的人。” 决定带孩子去马场町的前一晚,陈姐忙到半夜。她特意从货架上挑了最新鲜的凤梨酥,每一个都仔细检查过,确认没有破损——就像孩子后来所说的“完整的,没有被捏碎”,在她看来,这是对先烈最基本的尊重。至于那包大陆的茶,是去年大陆亲戚寄来的家乡特产,她一直没舍得喝,“先烈们很多都来自大陆各地,说不定能尝出家乡的味道。” 第二天一早,陈姐叫醒还在睡梦中的孩子,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出发了。从家到马场町有300多公里,开车要四个多小时。路上,两个孩子起初还抱怨“假期不能在家玩”,陈姐没批评他们,只是打开手机里存的烈士事迹,一边开车一边给他们讲:“你们知道吗?当年在这里牺牲的人,很多比妈妈现在的年纪还小,他们本来可以像我们一样,有家人陪伴,过安稳日子,可他们为了心里的信念,放弃了这一切。”孩子们听着听着,慢慢安静下来,小儿子还主动拿出笔记本,把妈妈说的烈士名字记了下来。 到了马场町纪念公园,看着纪念碑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陈姐牵着孩子的手突然有些发抖。她把凤梨酥和茶轻轻放在纪念碑前,没说太多话,只是带着孩子深深鞠了三个躬。后来孩子们说出那句“接下来由我们接棒”,其实不是陈姐提前教的——平时在家,她就常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告诉他们“现在的好日子是别人用命换的,不能忘本”,那些话早就在孩子心里扎了根,到了现场,自然而然就说了出来。 很多网友看了这段视频,都在夸孩子懂事、陈姐有心,但也有人疑惑:一部电视剧真的能让人花这么多时间、跑这么远的路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可仔细想想,这哪里是“小题大做”?陈姐的举动,恰恰戳中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不少人对历史的认知,要么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要么被碎片化的信息带偏,很少有人像她这样,因为一段剧情就主动去触碰历史、致敬先烈。 更值得深思的是,对比陈姐的主动,现在有些家庭对孩子的历史教育越来越淡漠。有的家长觉得“学历史没用,不如多补点数理化”,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马场町曾埋葬着无数烈士。可陈姐用行动证明,历史教育从来不是枯燥的背诵,它可以藏在一部剧里,藏在一次短途的致敬之旅里,藏在妈妈随口讲的故事里。那些被记住的烈士,那些被传递的信念,才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陈姐和孩子的300公里,不是一次简单的“打卡”,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先烈,当年的牺牲没有被遗忘,那份信念有人愿意接棒。而这份“接棒”,无关年龄,无关地域,只关乎我们是否愿意记得:今天的安稳,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