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曾因野驴泛滥而烦恼不已,就将野驴低价卖中国,没想到五年从泛滥成了濒危?美媒表

美国曾因野驴泛滥而烦恼不已,就将野驴低价卖中国,没想到五年从泛滥成了濒危?美媒表示:都怪中国太残忍...... 美国野驴的故事,可真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态治理案例。 起初,它是人人头疼的“生态包袱”,转眼间,它又成了跨国交易里的“经济解药”,到最后,竟然稀里糊涂地沦为了国际争端中的“替罪羊”。 说起来,驴这东西压根就不是北美的原住民。几百年前,西班牙探险家们把它带到这片新大陆,当牛做马,干尽了运输和劳力的粗活。可随着科技进步,机器取代了畜力,这些曾经的功臣也就被随手扔进了荒野,失去了最初的定位。 没了天敌,加上自身超强的生存能力,哪怕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活得很好,这些被遗弃的驴子开启了疯狂的繁衍模式。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它们的数量一度飙升到几十万头,彻底成了生态系统里的“破坏王”。 它们所到之处,草地被啃食殆尽,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搞出了局部沙漠化。驴群总是扎堆在水源地,把河床踩得一塌糊涂,连水质都被污染了。 这些外来生物的存在,还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本地原生动物原本的生存区域,让它们的生存空间变得极为狭小。牧场主的围栏更是难逃其破坏,而且破坏频率极高,这种行为直接导致牧场主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亏损,负担加重。 就在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的时候,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方案浮出水面。美国本土几乎没人吃驴肉,这些野驴是个纯粹的负资产;而遥远的中国,市场对驴肉和用于制作阿胶的驴皮却有着旺盛的需求,正面临着“缺驴”的窘境。 于是,一拍即غ合。美国方面主动提出,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将这些生态“负债”打包出售给中国。这场涉及超过十万头野驴的大交易,在当时被看作是绝佳的跨国合作,美国清除了生态麻烦,中国获得了急需的生物资源。在这个逻辑下,野驴不再是生物,它只是一个可以流动的商品。 可谁也没想到,反转来得如此之快。短短五年时间,这场大规模出口让美国西部的野驴数量急剧下降。曾经泛滥成灾的物种,竟然迅速滑向了稀有甚至濒危的边缘。野驴的消失,又在当地引发了始料未及的新生态问题。 这下,当初的“问题解决者”——出口贸易,摇身一变成了“问题制造者”。美国政府紧急叫停了项目,并火速将野驴列为受保护动物。紧接着,一些美国媒体开始调转枪口,把野驴濒危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声称是中国的“巨大胃口”和“残忍手段”导致了这一切。 但这套“甩锅”叙事充满了矛盾。明明是美方主动发起的交易,而且即便在禁令之下,高额利润依旧驱使着部分美国商人转向非法捕猎以满足市场需求。许多美国民众也对政府这种短视的处理方式感到不满,甚至走上街头举行了抗议。 最终,野驴本身是好是坏,已经没人关心了。它成了一个政治符号,焦点变成了“谁该为它的消失负责”。 它的悲剧警示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用孤立的、单一的视角去处理复杂问题,最终只会陷入“解决一个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怪圈。 信息来源:《美媒称中国驴数量不足600万头:煮驴皮制阿胶,中国正在闹驴荒》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