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家穷,是很难理解的,就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人口还不到1700万,可以说吃饭问题,完全不用愁,可现实却是,它依然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之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柬埔寨是个容易让人产生矛盾感受的国家。你很难用某一种固定的看法去概括它,反而会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各种看似不太一致的特点交织在一起。 它明明坐拥超过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足足四分之三都是适合耕种的平原,可老百姓的日子却始终不见起色,依旧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之一。 到了今年,人均GDP估算也就两千六百多美元,全国还有16.6%的人口在贫困线以下挣扎。这不是天灾,更不是这里的人懒,而是三副看不见的“枷锁”,把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给死死锁住了。 第一副枷锁,刻在历史的骨血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让整个社会精神上“失忆”和“失能”。早年法国殖民者从根上就不让本地人碰技术和工程,埋下了技术贫血的种子。更致命的是红色高棉,那是一场对国家大脑的“摘除手术”。 超过七成的教师和几乎所有大学生被清洗,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和技术精英就这样被物理消灭了。这直接导致今天柬埔寨的劳动力普遍技能低下,干不了什么技术活。这种创伤是会遗传的,不只是知识上的断层。 在那场浩劫中,家庭、学校、医院被强制解体,连货币都废除了。短短三年多,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差不多三百万人,就这么没了。 再加上此前越战期间,美军为切断补给线扔下的53万吨炸弹,那片土地早已成了极端主义的温床。战后遍布全国的地雷,更是时刻提醒着人们,危险和不信任从未远去。当人们对公权力彻底失去信心,解决问题只能靠私人关系时,腐败的种子也就悄悄发芽了。 第二副枷锁,是经济结构上的。柬埔寨的经济看起来在跑,但引擎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只是个被拖着走的空壳子。服装加工业是顶梁柱吧?其实就是给H&M、耐克这些大牌打下手,干的是最不值钱的活,九成以上的利润都被外资拿走了。 旅游业是另一根柱子,今年预计能接待670万外国游客,听着不少,但对GDP的贡献还不到一成。这种产业特别脆弱,一场疫情就能让它瞬间瘫痪。更要命的是,柬埔寨连自己的货币政策都无法独立,本国经济就像一叶小舟,在全球金融风暴里毫无还手之力。 明明是世界第九大稻米出口国,农业这个老本行却没能成为压舱石。全国只有42万公顷土地有灌溉设施,大部分农田还是看天吃饭,产量远不如隔壁的越南。资源优势完全没能转化成老百姓兜里的钱,这个国家最根本的引擎,始终没能真正启动。 最致命的,是第三副枷索,它从内部吞噬着这个国家。一个从上到下系统性的腐败网络,像个黑洞,吸走了一切发展的希望。 在“透明国际”的廉洁指数排名里,柬埔寨常年垫底。官员索要“小费”成了潜规则,官商勾结更是公开的秘密。 腐败已经不满足于捞钱了,甚至演变成了公权力与跨国犯罪集团的共谋。存在这样一类诈骗园区,它们不仅有着惊人的盈利能力,每年非法获利可达上百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其诈骗网络覆盖范围极广,受害者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分地域与人群。 联合国都点名了,政府所谓的打击行动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背后牵扯着太多高官的利益。 这种掠夺,也体现在对未来的透支上。国家的自然资源成了少数人的提款机,大规模的非法砍伐、在保护区里非法采矿屡禁不止。为了建“下塞桑二号”大坝,超过五千人被强制搬迁,家园没了,补偿却少得可怜。 洪森执政期间,国家GDP确实翻了七倍,但和周边的邻居一比,差距还是那么刺眼。现在,新上任的洪玛奈推出了“五角战略”,希望能靠旅游业和制造业扳回一局。 可问题是,如果不先动手砸碎这三副沉重的无形枷锁——重建社会信任、调整经济结构、根除系统性腐败——再宏大的蓝图,会不会也只是一场空谈?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资料:柬埔寨国家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