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最新消息 美国财长贝森特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2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称,能源价格

最新消息 美国财长贝森特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2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称,能源价格已下降,预计下个月CPI数据将开始回落,再下个月将更加明显。并表示,认为房价数据是一个滞后指标。 国际油价从2024年的峰值115美元/桶回落至目前的78美元,使五角大楼2025财年额外获得37亿美元的可支配资金。这部分"意外之财"正被紧急投入关岛防空系统升级,采购标准-6导弹的数量从原计划240枚增至300枚。 更关键的是燃油成本下降——美军全球部署的燃油开支每月节省4.3亿美元,这让太平洋司令部的舰机巡逻强度提升到每周80架次,创下冷战以来新高。 但这种红利具有脆弱性。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战略石油储备仅能维持净出口国地位到2027年,页岩油井衰减率高达每年70%。美军后勤司令部已制定预案,一旦油价反弹至90美元以上,将重启封存的62艘油轮保障亚太航线。 贝森特所言"房价是滞后指标",在军事层面体现为基地周边房地产泡沫的缓冲价值。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周边房价较峰值下跌12%,这使基地扩建的土地征收成本降低19%,为新建核潜艇码头节省7.3亿美元。 更深远的是兵力部署调整——房价下跌的"铁锈带"正成为募兵重点区,这些地区青年入伍意愿比沿海发达地区高40%。 但房地产下行也带来风险。军事家庭住房净值缩水可能影响士气,五角大楼被迫将住房补贴标准上调6%,这又抵消了部分预算盈余。 通胀缓解使军火商获得喘息空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战机的供应链成本下降8%,主要得益于铝合金和钛合金价格回落。雷神公司导弹生产的电子元件采购成本降低11%,使"战斧"Block V型巡航导弹的单价有望回落至140万美元。 然而这种成本下降具有不对称性。劳动力成本依然坚挺,航空航天工程师薪资年增幅达7%,这导致无人系统研发更受青睐——"天空博格"无人机群项目预算增加23%,而有人战机项目增幅仅6%。 当前局势与1990年代有相似之处:当时冷战结束带来的"和平红利"与科技革命抑制通胀,美军趁机完成信息化转型。现在人工智能革命叠加地缘紧张,美军正推动"决策中心战"建设。 关键区别在于全球化的倒退。1990年代美军依赖全球供应链降低成本,现在则强调"友岸外包",将F-16零部件生产从土耳其转移到波兰,这种调整使成本上升但安全性提高。 通胀压力促使美国调整同盟责任。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驻日美军费用,比例从2024年的55%提升至2025年的65%。韩国则被要求购买更多美制装备,其F-35A采购量从40架增至60架,这种"付费保护"模式正在北约复制。 但盟友的承受力有限。德国已明确拒绝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法国则坚持自主防务计划。这种矛盾可能削弱美国战略协调性。 当前通胀回落得益于技术性因素,但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国防预算的18%。若美联储为应对下一轮通胀被迫加息,军费将面临挤压。这也是海军将航母建造周期从4年延至5年的深层原因。 更棘手的是社会保障支出刚性增长,到2028年,社保医保支出将超过军费,这种结构性矛盾可能迫使美军规模收缩。 通胀压力缓解使美军能重新聚焦印太。将部署在欧洲的"宙斯盾"系统抽调3套至关岛,将地中海巡逻的驱逐舰由6艘减至4艘。这种重新配置,体现战略优先级调整。 但风险在于多点爆发,中东局势依然紧张,美军不得不保留2个航母战斗群应急。这种力量分散,削弱了对主要战略方向的投入。 2026财年第一季度将是关键窗口。若CPI如预期回落至3%以下,国会可能批准太空军新建14个导弹预警星座的预算。若通胀反弹,则可能砍掉陆军"远程精确火力"项目部分内容。 更敏感的是大选因素,若特朗普政府为选情需要,可能提前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平抑油价,但这会削弱长期能源安全。 技术性通胀回落与结构性通胀压力并存,美军将采取"梯次投入"策略:优先保障核威慑与太空资产,常规力量则通过盟友分担。这种模式,实则是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 美国通胀管控能力正成为新型战略武器。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全球资本流动,结合能源优势控制大宗商品价格,这种"金融-能源复合权"比传统军力更隐蔽而有效。当贝森特谈论CPI时,他实际在勾勒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底层逻辑。 通胀数据从来不只是经济指标,更是大国博弈的晴雨表。当美国财长淡定预测CPI回落时,背后是美军利用经济窗口期加速布局的全球棋局。 这种经济与军事的联动,揭示现代战略竞争的本质:枪炮固然重要,但物价和能源才是支撑持久战的后勤基石。真正的战略家,既要能看懂战场态势图,也要能解析通胀曲线图。 信息来源: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能源价格已下降,预计下个月CPI数据将开始回落,再下个月将更加明显。 2025-10-23 04:13·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