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第二天,高市早苗就向特朗普表忠心,中国不买的东西,日本出钱买! 高市早苗刚当上日本首相时,日子并不好过。自民党内部派系多,国会里也没有绝对多数的席位,她的位置坐得不稳,急需做出点像样的外交成绩,让国内的保守派看到她的能力,好稳住支持自己的力量。 而当时最能帮她撑场面的,就是和美国搞好关系,毕竟她一直说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自己又是出了名的亲美派。 巧的是,特朗普那时候正好要访问日本,这成了她上台后的第一场大考,能不能“搞定美国”,直接关系到她的执政根基。 正好这时候,美国正为大豆的事犯愁。因为之前的贸易摩擦,中国为了反制美国的高额关税,就慢慢减少了美国大豆的采购,转而去买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的,美国大豆一下子就滞销了。特朗普被国内的农民和选票压力逼着,急着找新买家,这就让高市早苗看到了机会。 她立马敲定了采购计划,专门挑中国不买的美国大豆,还有福特的F-150皮卡车、液化天然气这些,等着特朗普来访时交出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在主动表忠心。 但要是细琢磨,日本买这些东西其实特别勉强,根本不是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先说说大豆,美国大豆早就占了日本市场的七成,日本自己的需求早就满足了,这次再买,不过是把从巴西等国进口的份额让出来,给美国腾地方。 再看那皮卡车,日本的城市道路又窄,停车也不方便,而F-150车身又大油耗又高,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用这种车,买回去也卖不出去,纯粹是做给特朗普看的。 液化天然气就更没必要了,日本本来就从澳大利亚、卡塔尔这些地方进口不少,供应很稳定,根本不缺美国的货源。 高市早苗这么做,说白了是打了个算盘,想用经济上的让步换政治上的好处。 她知道特朗普来访肯定会提两件事:一是让日本加大对美投资,二是催着日本增加军费。日本当时的财政状况根本扛不住,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都超过230%了,经济连续三年低迷,物价还在涨,日元也贬值得厉害,哪有多余的钱搞投资、加军费?要是答应加军费,国内民众肯定不乐意,民生投入就得减少,反对党还会抓住这点攻击她,首相位置可能都保不住。 所以她才想出买美国商品这个办法,提前亮出采购清单,等于告诉美国“我已经在经济上让步了”,好让特朗普在军费这些敏感问题上少逼自己一点,这是典型的用一个议题换另一个议题的做法。 除此之外,她还有层心思是想在中美之间找存在感。 那时候中美正好要就大豆这些议题谈判,中国的“大豆牌”让美国很头疼。高市早苗这时候站出来买美国大豆,就是想帮美国提升谈判地位,削弱中国的影响力,暗戳戳地显示日本能在亚太搅动局势,不是跟在别人后面的角色。 但这点心思其实没多大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前九个月就买了8619万吨,差不多是日本好几年的总消费量,日本这点采购量根本解决不了美国的库存难题,顶多是帮特朗普缓口气。 可这么做对日本的坏处却不少。本来日本经济就不景气,这会儿硬着头皮拿出大笔钱买没用的东西,只会让贸易结构更被动,财政压力更大。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了日本外贸总额的20%左右,不管是汽车零件、电子产品,还是旅游、投资这些合作,日本企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高市早苗一边讨好美国,一边还说过不少对中国不友好的话,很容易让中日关系变冷,最后吃亏的还是日本企业。 其实日本民众对这事也不太认可,有民调显示,68%的日本人觉得外交应该自立,不该总跟着美国,还有77%的人不相信美国会真心保护日本。大家都清楚,这种为了讨好美国就不顾国内实际的做法,根本长久不了。 短期可能能换来特朗普几句夸奖,但时间一长,美国该催日本加投资、加军费还是会催,而日本自己的经济窟窿却越来越大。 说到底,高市早苗这步棋看似是聪明的政治操作,实际上是拿日本的利益换自己的政治资本,最后很可能把日本拖进更难的处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