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早晚都要为,自己粗心大意的放虎归山后悔!俄罗斯释放的亚速营成员,现在膨胀发展出亚速军,16万俄军激战的红军城战场,乌军主力就是亚速军。 2023 年 9 月,俄乌搞了次大型战俘交换,俄罗斯为了换回自家重要人员,也想摆个人道主义姿态,就把亚速营的几个头头放回去了,其中就有指挥官普罗科彭科和他的副手。当时不少军事分析家都觉得不妥,放谁不好偏放这帮人,可俄罗斯大概没料到他们的组织能力这么强。 这些人回到乌克兰后根本没歇着,普罗科彭科直接把原来的亚速营重组升级,变成了 “亚速军”。 这可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是实打实的扩张,从原来的几千人一下子涨到了几万人,成了乌军里的快速反应部队,哪里打得凶就往哪里冲,跟 “救火队” 一样。 装备也鸟枪换炮了,手里拿着德国、美国的轻武器,战术也改成了北约那套,不再是只会死守的部队,变成了敢打敢冲的突击队。到 2024 年,乌克兰国防部都公开说了,亚速军已经编入乌军主力,普罗科彭科当军长,真刀真枪在前线拼杀。 现在打得最惨烈的红军城战场,就印证了当初释放这些人的代价。红军城在顿涅茨克战线的核心位置,对俄军来说,拿下这里就能突破乌军防线,所以集结了超过 16 万兵力强攻,可没想到城里的乌军主力正是亚速军。这已经不是当初被围在钢铁厂的孤军了,是有装备、有战术、敢拼命的正规力量。 从公开的战场信息能看到,亚速军在红军城打得相当顽强。之前 8 月的时候,他们还抓住俄军补给薄弱的机会,48 小时里收复了八个村镇,用的是无人机打头阵、炮兵锁定目标、小股部队穿插的打法,一下子打乱了俄军部署。 后来俄军调来了 16 万大军反扑,一天发动 35 次攻击,火力密度比之前巴赫穆特战役还高,每平方公里每天投送的弹药就超过 60 吨,但亚速军还是顶住了冲击,偶尔还能反击。 俄军一开始想靠特种部队渗透突破,结果深入城里的突击队没了重火力支援,成了亚速军的活靶子,损失惨重。 后来改成用 3 吨重的巨型航空炸弹狂轰滥炸,想把工事炸平再推进,可亚速军还是守得很死,导致俄军推进一直很缓慢,甚至有部队被迫转移方向。连俄罗斯媒体自己都承认,红军城方向的进展不顺利,这全是亚速军在硬扛的功劳。 亚速军不光能打,还成了乌军的士气标杆。他们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其他乌军部队也跟着受鼓舞,这种心理上的作用,是俄军当初完全没料到的。 而且这支部队特别灵活,不像传统部队那样要层层审批,打仗跟特种部队似的,执行力强,俄军想稳住战线都难。 去年哈尔科夫反攻的时候,就是亚速军先撕开缺口,打乱了俄军的部署,现在到了红军城,又是他们撑着最关键的防线。 俄罗斯当初放亚速营成员,可能就是觉得换回来自己人,还能落个好名声,没多想后续。 可他们低估了这些人的韧性和组织能力,谁能想到普罗科彭科回来一年就把一个营变成了能对抗 16 万俄军的军级部队,还成了乌军的王牌。现在红军城打得头破血流,俄军面对的正是当初自己放走的对手,这笔账怎么算都亏。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靠人多就能赢了,这种组织能力强、战斗意志硬的精锐部队,放回去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亚速军的崛起,等于是俄罗斯亲手把乌克兰的王牌送回了战场,现在前线的阻力越来越大,这份后悔恐怕会随着战斗持续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