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郑丽文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徐国勇叫嚣:不能接受 针对郑丽文曾说“台湾是中国

郑丽文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徐国勇叫嚣:不能接受 针对郑丽文曾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今天(22日)受访时叫嚣,“郑丽文言论伤害台主权,台湾并非中国的一部分。这些言论让人难以苟同,相信全台人民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 徐国勇所谓“伤害台主权”的指控,完全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包括台湾在内。这一决议获得包括美国在内的183个国家支持,构成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更权威的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法律效力。1982年《八一七公报》中,美方明确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徐国勇的言论不仅挑战中美关系基础,更漠视台湾民众的安全福祉。 2025年1-9月两岸贸易额达26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是“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经济现实的最佳证明。民进党当局却刻意忽视:若真如徐国勇所言“不是中国一部分”,台湾经济将立即失去最大市场。 更现实的是产业依存度,台湾半导体产业对大陆市场依赖度达55%,台积电在大陆的晶圆厂贡献其25%营收。这种深度捆绑关系,岂是政治口号所能切割? 东部战区最新通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台海方向战备巡航达1800架次,同比增加40%。这种态势变化,正是对“台独”言论的直接回应。国防部发言人明确表示,针对分裂活动“组织常态化军事行动”。 更严峻的是美军介入风险。美国2025年对台军售金额创50亿美元新高,但五角大楼内部评估认为,这些武器在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面前生存率不足20%。徐国勇的挑衅言论,正在将台湾变成美国的“战略消耗品”。 第78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仅12个国家提及台湾问题,较2020年减少23国。这种国际关注度下降,反映“台独”在国际社会日益孤立。就连传统“友台”国家日本,也在中日联合声明中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更致命的是多边机制排除。台湾被拒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等机构门外,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的申请也被搁置。这种国际孤立态势,与徐国勇宣称的“国际支持”形成讽刺对比。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25年9月民调显示,20-39岁群体中认同“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比例回升至35%,较2020年增加8个百分点。这种认同变化,反映年轻世代对极端“台独”路线的反思。 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领袖态度。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公开表示“两岸经济离不开大陆市场”,鸿海创始人郭台铭强调“和平稳定是投资基础”。这些实业家的务实态度,与政客的激进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版《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明确将“台独分裂势力”列为“必须坚决清除的障碍”。相比之前的表述,新版本增加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明确警告。 更实质的是执法行动升级。大陆海警船在金门海域的常态化巡航已持续200余天,最近时距离金门海岸线仅0.5海里。这种管辖权的实际行使,体现“一国”原则的坚定推进。 徐国勇的激进言论在民进党内也引发担忧。派系大佬林锡耀私下表示,“选举考量不应凌驾于安全之上”。新潮流系内部报告建议,在两岸论述上采取“战略模糊”策略。 更现实的是选举压力。2026年县市长选举在即,民进党在农业县市的选情因两岸关系紧张受到影响。云林县农民因水果出口受阻,对民进党两岸政策不满度达65%。 郑丽文此次表态,反映国民党内“两岸路线”正在回归基本盘。深蓝阵营民调显示,75%支持者要求强化“九二共识”论述。但青年派仍主张“与时俱进”,建议增加“民主对话”内容。 更关键的是大陆政策窗口,国台办近期释放信号,愿与“坚持九二共识的台湾各界人士”交流。这种区别对待策略,为国民党留下政策空间。 大陆法学界正研究援引《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对“台独”分子提起民事诉讼的可能性。这种法律斗争新形态,可能使“台独”势力面临跨国追诉。 更深远的是国际法理斗争。中国国际法学会发布研究报告,援引联合国实践驳斥“台湾地位未定论”。这种法理攻势,正在国际学术界获得更多认同。 徐国勇对郑丽文的攻击,表面是政治斗争,实则是将台湾2300万民众捆绑在“台独”战车上的危险行为。 当解放军战机巡航的轰鸣声掠过台海上空,当台湾农渔民因政治对抗失去生计,这些政治人物应该明白: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行,最终代价都将由台湾社会共同承担。历史将证明,郑丽文坚持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政治选择,而是不可违背的历史与法理事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