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路透社:越南越捷航空不再续租中国商飞C909飞机! 这才刚飞满半年,越捷航空就

路透社:越南越捷航空不再续租中国商飞C909飞机! 这才刚飞满半年,越捷航空就跟中国商飞 C909 彻底说拜拜了。两架飞机从今年 4 月正式在越南投入运营,如今六个月的租期一到,直接就没打算续签。 相关的航班运营早在 10 月 18 号就停了,现在这两架飞机已经启程往中国飞了,毕竟租期结束,再留在当地也没了运营的理由。 当初越捷租下这两架 C909,本是为了顶替没谈成的巴航工业 E190 订单。这两架飞机是从成都航空手里租来的,走的是湿租的路子,不光飞机本身能用,连外籍机组和维护服务都一并打包提供。 那会儿双方还挺期待,觉得能借着这事儿给两国经贸合作搭个桥,毕竟中国商飞之前一直没怎么打开境外市场,能让 C909 在越南的国内航线落地,确实算是个不错的开头。 没成想合作来得快去得也快,核心还是卡在了钱上。越捷本身是廉价航空,成本就是命门,根本扛不住湿租带来的高额开支。 湿租看着省心,不用自己操心机组和维护,但隐性成本全藏在里头,外籍机组的薪酬标准、跨国协调维护的费用、还有各种服务对接的额外支出,堆在一起就让越捷有点吃不消了。 本来是想靠这两架飞机跑昆岛到河内、胡志明市的航线,这些航线客流量不算差,但架不住成本居高不下,算下来就是笔亏本买卖。 不过飞机本身倒没掉链子,截至停飞的时候,两架 C909 都没出现过运行故障,性能上挑不出任何问题。说白了,这事儿跟飞机质量没关系,纯粹是越捷的成本账算不过来。 更关键的是,不光短期不续租,有知情人士透漏,越捷连长期从中国商飞买飞机的计划都没有,等于把后续合作的门也暂时关上了。 廉价航空这行的生存逻辑就是抠成本,机票卖得比别家便宜,就得在每一个环节上精打细算。燃油要盯着价格波动,机组排班要卡到极致,维护也得找性价比最高的渠道,一分钱都不能浪费。 湿租这种模式等于是把运营中的核心成本环节都外包了,对方肯定要在服务费里赚钱,尤其是外籍机组的人力成本、跨国家的维护沟通成本,这些都不是越捷这种靠薄利多销活着的航司能承受的。 中国商飞当初对这单合作其实寄予了不小的希望。C909 原来叫 ARJ21,之前大多在国内航线运营,境外的航空公司很少愿意接手,好不容易有越捷愿意试一把,本来以为能当个境外运营的样板,结果还是栽在了成本适配性上。 这也不是飞机本身不行,更多是合作模式没踩对节奏,越捷要的是能直接塞进低成本运营体系的方案,而湿租模式下的 C909 暂时还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现在这两架飞机正往国内飞,等于这次境外试运营算是告一段落。虽然没续上约,但至少证明 C909 能在国外航线正常起降、稳定运行,性能这块是过关的。 接下来就看能不能调整合作方式了,比如换成干租,只租飞机本身,让航空公司自己配机组和维护,说不定能把成本降下来 —— 毕竟干租不用承担机组和服务的开支,对越捷这种抠成本的主儿来说,可能会更对胃口。 越捷做出这个决定也不算意外,作为廉价航空,所有选择都得围着 “赚钱” 转,不划算的买卖肯定不会继续。只是可惜了这次尝试,本来以为能成个标杆案例,结果还是败给了现实的成本问题。 但这也不算白折腾,至少摸清楚了境外廉价航空的真实需求,下次再谈合作的时候,就能针对性地调整方案,不用再走弯路。 接下来就等这两架飞机回到国内,重新安排航线继续运营。越捷那边估计也得赶紧找新的飞机替代,国内航线的运力缺口不能一直空着。 而中国商飞的境外市场突破,看来还得再磨一磨,毕竟不同国家的航空公司需求差异太大,尤其是像越捷这样把成本卡得死死的航司,想让他们点头,光靠飞机性能够格还不够,得把成本账算得比他们还精才行。 好在这次合作没出安全问题,也算是攒了点基础口碑。要是下次能把运营成本的问题理顺,说不定越捷还有回头的可能 —— 毕竟飞机本身没问题,只要价格合适,廉价航空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航空业的合作本就讲究个你情我愿,机型、模式、成本,哪一样对不上都成不了,这次没成,只能说时机和方式还没到最合适的时候,不代表以后就彻底没机会了。 说到底,做生意就是这样,试错也是常态。C909 也算借这次机会在境外练了练手,越捷则及时止损保住了成本,只是可惜了当初双方的期待。 但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能磨合到一起就继续,磨合不了就各找各的路子,等下次条件成熟了,说不定还能再搭上线。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越南越捷航空将使用中国商飞客机C909运营国内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