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和乌克兰人视为耻辱,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泽连斯基作为一国总统,却不得不在白宫对面的马路边搭个桌子召开记者会。 白宫对面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一边是象征美国权力核心的白色建筑,戒备森严;一边是临时支起的折叠桌,连块正经背景板都没有,泽连斯基就站在车来车往的路边,对着挤成一团的记者说话。 也难怪乌克兰网友的社交平台瞬间被“耻辱”刷屏,有人直言“这是国家尊严被按在地上摩擦”,还有人吐槽“宁愿不开会,也别让总统在全世界面前这么狼狈”。 以前泽连斯基访美,就算没资格进椭圆办公室闭门会谈,至少能在国会山有正式演讲的场地,台下议员鼓掌造势,媒体镜头追着拍,那时候还能挺直腰杆谈“抵抗侵略”。 可这次不一样,他是带着满肚子“刚需”来的: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前线炮弹库存早亮红灯,新兵补充跟不上伤亡速度,境内电力、供暖设施被反复打击,冬天将至,老百姓能不能过冬都得看西方援助。说白了,离了美国的资金和武器,乌克兰的抵抗根本撑不了多久。 但美国早就没了当初的热情。国会里共和党人天天拿“纳税人的钱不能乱花”说事,一次次阻拦对乌援助法案,国内民众支持率也持续下滑,没人想再为遥远的战争买单。美国政府就算想帮,也得看国会脸色,更别说美方早把援助当成筹码,明里暗里逼着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让步,暗示可用争议地区换停火。 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想进白宫开正式记者会就是奢望。因为美方怕太给“排面”遭国内反对,又不想彻底得罪乌克兰,干脆搞了个“折中方案”:给你说话的机会,但别想有对等礼遇,潜台词就是“能拿多少援助看你表现,别挑三拣四”。 乌克兰人的耻辱感,从不是因为“求助”本身。国家遭难向盟友求援无可厚非,但这种毫无尊严的对待,实在让人咽不下气。退休外交官感慨:“外交底线是对等尊重,就算求援助,也不该被赶到马路边,这等于告诉全世界,乌克兰已不是能平等对话的主权国家。” 可吐槽归吐槽,没人敢说“别要美国援助了”。大家都清楚,现在的乌克兰耗不起:炮弹打一发少一发,医院伤员等药品,流离民众等救济粮,这些都得靠美国和西方支持。泽连斯基就算知道站在马路边耻辱,也只能硬扛。 因为他是总统,不能因一时尊严让国家陷入绝境。这场路边记者会,既是给美方施压,也是给国内一个交代,告诉大家“我在为援助拼尽全力”。 说到底,这就是实力差距带来的外交尴尬。当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依赖另一个国家时,所谓主权和尊严,只能在现实面前妥协。美国从没把乌克兰当成平等盟友,只是把它当成牵制俄罗斯的棋子,有用时给点好处,不趁手就随意拿捏。泽连斯基的讲话再恳切,也改变不了核心事实:没有对等实力,就没有对等外交礼遇。 人类历史上,从没哪个主权国家的总统,会在另一国权力中枢的马路边开记者会。这一幕注定被写进外交史,不是因为光彩,而是因为它赤裸裸暴露了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 对泽连斯基来说,这趟访美或许能拿到零碎援助,但失去的尊严难挽回;对乌克兰人来说,这张路边的桌子不仅摆着尴尬,更摆着一个国家被大国操控的无力感。 毕竟,尊严从不是别人施舍的,得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而现在的乌克兰,恰恰最缺这份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