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交通事故后擅自离开?“无责”变“逃逸”风险巨大 近日,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案件再

交通事故后擅自离开?“无责”变“逃逸”风险巨大 近日,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案件再次提醒广大驾驶人:即使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也不能轻易离开现场,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逃逸”,承担全部责任。盐田区人民法院公布的判决案例显示,事故发生后随意离开,可能会让“无责”变成“全责”,甚至承担法律后果。 案情回顾 2024年5月的一天,陈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与齐某的电动车发生碰撞。监控录像显示,齐某逆行行驶,事故发生后,齐某腿部受伤,两人争执不休,陈某则选择驾车离开现场。齐某报警称自己被刮伤,陈某逃逸。 经过交警调查,认定陈某在事故中逃逸,负主要责任;齐某逆行未按交通规则通行,负次要责任。法院对两人分别处以行政罚款:陈某1000元,齐某50元。陈某不服,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陈某随后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处罚。 陈某辩称,事故是齐某逆行造成,且在争执中,齐某态度恶劣,他选择离开现场是出于无责任的考虑,不应被认定为逃逸,也不应受到处罚。 法院审理意见 法院指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并及时报警。即使驾驶人认为自己无责,也不能擅自离开现场,否则会被认定为“逃逸”。根据法律规定,逃逸行为无论责任大小,都可能受到罚款和拘留处罚。 在本案中,陈某在事故后没有采取任何保护现场的措施,也没有报警,而是驾车离开,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即使齐某逆行、态度恶劣,也不能成为逃逸的正当理由。 法院最终判决,驳回陈某的全部诉讼请求,维持原行政处罚决定。 法官提醒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没有责任,事故发生后可以选择离开现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道路交通安全法》强调,无论责任大小,事故发生后都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员,并及时报警。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保护生命安全,避免延误救援;二是为责任认定提供真实现场证据;三是维护交通秩序,彰显社会责任。 因此,发生交通事故后,无论责任归属如何,都应冷静应对,依法履行义务。切勿因为一时冲动,将“无责”变成“逃逸”,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严重的法律困境。 交通事故定责 交通事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