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的会晤场地大概已经备好,却等不来原定的主角。特朗普的一句“不太对劲”,就给以前自己宣布的会晤画上了句号,转头又按下了对俄制裁的升级键。这场来去匆匆的外交戏码,与其说是美俄关系的转折,不如说是“特朗普式”外交的又一次露怯。
十天以前,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兴冲冲地预告会面事宜,那时他刚和普京通了两个多小时电话,还说谈话“富有成效”。可没过多久,这份热情就撞上了硬墙。先是施压泽连斯基接受领土妥协遭拒,两人在白宫吵得不可开交,泽连斯基临走时强调要的是公正与和平。之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又泼了一瓢冷水,说落实旧共识比开新会议更重要,还重申不接受任何先停火方案。
两边都不买账,特朗普大概觉得这场会面成了烫手山芋。他说不想浪费时间,可真正浪费时间的或许是他自己摇摆的立场。前阵子还说乌克兰能“夺回全部领土”,没过几天就主张按现状停火,转头又批评普京和平意愿不真。这种反复无常,让美俄乌三方都摸不着头脑,也难怪有人说他根本没有连贯的对乌政策,全凭情绪和直觉来做事。
此时,制裁成了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号称极其严厉的措施指向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连183艘油轮都被列进清单,白宫想靠掐断俄能源收入逼对方让步。可俄罗斯早就有了应对经验,2024年油气收入还涨了26%,就算短期出口受点影响,长远来看只要能源优势还在,总能找到规避办法。更有意思的是,这轮制裁还是拜登政府主导的,却恰好给特朗普送了一个谈判筹码,这是两任政府的意外默契。
特朗普大概以为制裁能帮他打破僵局,现实恐怕没那么简单。他想要立竿见影的外交成绩,就像在中东搞的那些交易一样,靠大国协商来制定结果,再逼着小国接受。但俄乌冲突不是商场上的生意,乌克兰不愿丢失领土,俄罗斯要保住既得利益,两边的底线都异常牢固。阿拉斯加峰会没谈成的事,难道靠一轮制裁就能谈成?
现在布达佩斯的座位空着,特朗普说以后再安排。可只要他还抱着走捷径的心思,还在俄乌之间反复摇摆,下次会晤恐怕还是同样的结局。制裁的大棒举起来容易,落下时能不能打到点上是个问题;会面的消息发出来简单,能不能真正坐在一起谈,并谈出结果才见真章。这场匆匆落幕的外交闹剧,说到底不过是证明了:没有踏实的政策铺垫,再热闹的外交噱头也只是昙花一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