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去查了一下,王自如是怎么做到负债接近1亿的。 答案藏在一张皱巴巴的绿皮火车硬座照片里,也埋在多年前他签下的对赌协议里。 这个曾和罗永浩激辩三小时、在格力喊出“看董总开会就是幸福”的科技圈名人,如今因“限高”只能啃着面包挤绿皮车,1亿负债的背后,全是资本游戏的冰冷套路。 根源得从Zealer时期的那场豪赌说起。 当年王自如为了把数码测评做成行业标杆,签了份带“个人连带回购条款”的对赌协议,投资方给的目标是年营收近2亿,这在当时的测评行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结果不出意外,业绩没达标,对赌失败的雷直接炸了:仲裁判决他赔3629万,算上利息滚到现在,光这一笔就还有2878万没还上。 更狠的是“个人连带”这四个字,相当于把公司债务绑在了自己身上。 对赌失败后,王自如从Zealer离职,多米诺骨牌跟着倒了,投资方追债、股权纠纷扯不清、员工补偿要兑现,每一笔都得他兜底。 名下公司要么被列入经营异常,要么早就注销,想靠企业回血根本不可能。 有人以为他去格力能翻身,毕竟顶着“数字化渠道改革负责人”的头衔,可传闻中年薪不到300万的工资,在千万级债务面前就是杯水车薪。 他那句“没看过工资条”的言论当时引全网群嘲,如今回头看,就算把工资全攒下来,也填不上对赌挖的坑。 2024年法院的“限高令”一下来,飞机高铁不能坐,支付宝可能被冻结,绿皮火车成了他出差的唯一选择。 为了还债,王自如把房和车都卖了,现在跑去AR行业二次创业,嘴上喊着“创业首要目标是还钱”,可谁都清楚,新赛道救不了旧债务。 这1亿窟窿里,对赌本金只是零头,更多是滚雪球的利息和连锁纠纷的赔偿,本质就是被资本套牢了。 王自如的惨状,戳破了当下风险投资的假象。多少投资方打着“支持创业”的幌子,签的却是“保本放贷”的对赌协议,不看长期价值,只设短期业绩KPI,失败了就逼创始人回购股份,把风险全转嫁给创业者。 这哪是风投? 看看太子奶李途纯,当年签了对赌协议后,一场危机就输光所有股权,再看中国永乐,为了完成对赌目标被迫被国美收购。 王自如只是又一个掉进陷阱的典型,那些看似诱人的投资款,早被对赌条款捆成了催命符。 现在他坐绿皮火车说“放下身段”,可这哪是自愿放下,是被债务和限高令架着不得不低头。 从数码圈顶流到绿皮车“打工人”,对赌协议里的“激励”都是糖衣,藏着的“个人连带”才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