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这波操作把“翻脸比翻书快”演绎得淋漓尽致,刚把外资哄进门就抄起税单,活脱脱一副“割完就跑”的架势。 2020年苹果刚把8条产线迁到印度时,莫迪政府恨不得把“印度制造”的招牌焊在iPhone包装盒上。 可如今富士康、塔塔砸了数十亿美元建了五家工厂,印度转头就翻出半世纪前的老税法,一张10亿美元的税单直接拍在苹果桌上,这金额刚好是印度给苹果补贴的3倍多,算盘打得全球都能听见。 更荒唐的是,印度还嘴硬说“苹果全球营收22%是印度贡献的品牌溢价”,可苹果财报明明白白写着,印度销量只占全球10%,卖的还多是廉价机型,哪来的“溢价贡献”? 这套路早有先例,三星2019年砸20亿美元在印度建全球最大手机厂,2022年刚拿到4.8亿美元补贴,转年就被追征6.2亿美元税款,吞掉补贴还刮走当年70%净利润。 巧的是,当时印度塔塔集团正宣布造高端手机,用的还是三星淘汰的设备,这“逼走外资给自家腾位”的戏码简直不要太明显。 苹果在印度本就过得憋屈,为凑够“本土供应链占70%”的指标,只能让印度厂商做包装、充电器这类低价值零件,核心芯片、屏幕还得从中国运过来。 2024年物料清单显示,印度工厂58%零件来自中国,光关税就交了8.3亿美元。 可印度算税时压根不提这些成本,眼睛只盯着苹果全球2970亿美元营收,对印度工厂4.2%的利润率视而不见,要知道中国工厂利润率可是8.5%,这分明是把苹果当“移动提款机”宰。 印度税法的“翻旧账”才最让人胆寒,1961年的《所得税法》原本只管本土企业,2012年突然修改条款,把外国公司“全球关联营收”都算进来,还能追溯到1961年。 当年沃达丰就栽了跟头,2007年的海外交易,2012年被追征26亿美元,官司打了10年,WTO都判印度违规,可印度就是耍赖不执行。 现在苹果遇上的,正是同一套把戏,2024年上半年印度外资净流入暴跌98%,高盛直接暂停印度科技基金申购,直言“政策太不稳定”。 苹果也没惯着,直接暂缓iPhone 17 Pro印度产线计划,把两条高端产线迁回中国郑州。 想靠苹果高端产能打响“印度制造”名号,结果高端线没留住,现有产能占比还从25%跌到18%,中国产份额反倒回升到62%。 要知道制造业奇迹从不是靠“割韭菜”割出来的,等外资都被吓跑,印度再想复制中国的成功,恐怕只能是黄粱一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