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三贤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相关业务(资料照片)。记者郑斐摄
10月15日一大早,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三贤路社区豪庭佳苑小区,穆秀英老人的家门被轻轻叩响。网格员徐娇带着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和志愿者上门。“穆阿姨,我们来看看您!”徐娇说。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细致询问健康状况,志愿者吕婵娟利落地收拾起屋子。
这温馨的一幕,是三贤路社区用“民情地图”精准绘就的日常风景。在这张特殊的“地图”上,像穆秀英这样需要特别关注的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都被清晰标注。社区网格员按照“民情地图”上的标注,每周都会定时上门服务。
“你们比自家孩子想得还周到。”穆秀英笑着拉着徐娇的手说,“你们不光帮着办证、买药,还经常陪我唠嗑。”
“e线”相连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鑫苑居小区3号楼2单元楼道灯不亮,住户夜间出行不便。”今年3月的一个傍晚,一条来自“听民声、解民忧”微信小程序的信息出现在网格员屈卫金的手机上。他迅速联系物业维修人员。从问题上报到楼道灯重新亮起来,仅用75分钟。
“以前有点事儿就得往社区跑,现在好了,手指一点,拍照上传,问题立马就有人管,方便又高效。”鑫苑居小区居民王四梅的称赞,道出了智慧治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办事效率提高,离不开杜桥街道与社区共同构建的“渭易办”智慧治理体系。
网格员借助“渭易通”App,成为移动的“信息哨兵”;居民通过“渭易享”小程序随时反映发现的问题。“现场拍照、线上提交、迅速落实、暖心回应”——这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法,织就了一张灵敏的社区治理互联网。
三贤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安小波介绍,平台运行以来,已处理环境卫生、设施维修、矛盾纠纷等各类民生诉求380余件,办结率达96%。
对于那些超出社区职责范围的“疑难杂症”,街道指挥中心启动“社区发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问题精准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将矛盾化解于萌芽,将服务送达末梢。
打造阵地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以前下班回家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我在社区学会了电子琴,还加入了合唱团,生活丰富多彩,还在社区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社区居民刘玉梅笑着说。
每周二下午,三贤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成了社区最有人气的地方,电子琴教室内流淌出悠扬的旋律,瑜伽垫上身姿舒展,书画室里墨香四溢……社区精心打造的“贤之六韵”文化课堂成为居民重要的文化生活阵地。
“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了涵盖美育、音乐、养生、技能培训的公益文化课堂,满足全年龄段居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站负责人史锦玉说,如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
据统计,今年以来,社区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20余场,参与居民超过6000人次。文化已成为联结邻里情感、营造社区认同的强大纽带。
创新模式实现商户与居民双赢
“社区搭建的这个平台太好了。我们不仅推广了产品,还和居民建立了直接又真诚的联系。”一位参与活动的家电经销商坦言,加入“商居联盟”后,店铺客流量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信任。
今年元宵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商居联谊会在三贤路社区举行。三贤路社区辖区企业、商户代表与居民围坐一起,包汤圆、猜灯谜、看表演。现场,从政策咨询到健康体检,从家政服务到磨刀理发,活动多种多样,气氛热烈融洽。
2024年初,社区创新推出“商居联盟”模式,以党建引领激发辖区商圈、企业的服务活力。截至目前,已有340余家企业和门店踊跃加入。在线上建立微信群,通过“美好生活今日杜桥”平台展示信息,在线下定期举办“幸福三贤邻里集市”,促进商户与居民互动。联盟不仅为居民带来便利与实惠,还策划了元宵联欢、花艺DIY、端午包粽、母亲节慰问、七夕摄影、中秋音乐会等贯穿全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商户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口碑,居民享受便捷实惠提升幸福感”的良好生态。
“党建引领下的商居联盟,实现了商户与居民的双向奔赴。”安小波说,“这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便民服务’内涵的生动诠释。”
从智慧网格的精准响应,到文化课堂的润物无声,再到“商居联盟”的互利共生,三贤路社区正用一个个饱含温度的细节,书写着名为“幸福三贤”的温暖篇章。
记者郑斐通讯员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