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前天(10月21日)写道:“今天,贾米森·格里尔大使发表以下声

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前天(10月21日)写道:“今天,贾米森·格里尔大使发表以下声明回应中国对企业进行胁迫的企图。这些企业正在通过在关键领域进行大规模战略投资来帮助重振美国产业。 他 2025 年 2 月才上任,之前做过贸易律师,还在美军服过役,对国际经贸规则很熟悉,一直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贸易政策,比如提议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格里尔 10 月 20 日发声明说中国 “胁迫企业”,这事得从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说起。今年 10 月 14 日,美国先出台了针对中国造船业的 “301” 调查港口费措施,简单说就是给进入美国的中国船舶加征费用,这直接影响了中国造船和航运企业的利益。 中方肯定不能坐视不管,随后就采取了反制措施,把帮着美方搞调查的 5 家美国子公司列入了反制清单,还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这些措施和美方是同一天生效的,属于对等回应。 格里尔说这些企业在 “关键领域大规模战略投资” 帮美国重振产业,这里说的关键领域主要是造船业。 美国这些年一直想重建自己的造船基地,觉得这个行业关系到供应链安全,所以鼓励企业在这方面投资。但他说中国 “胁迫” 这些企业,其实和事实不太对。 中方早就明确说了,美方先搞单边主义,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也违背了中美之前的海运协定,是美方先赋予自己企业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中方反制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产业利益。 而且中方的反制都是按规矩来的,在采取措施前,已经通过正规渠道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通报过,解释了政策目标,不少国家都表示理解。调查过程中也会公开公平,充分保障企业的权利,根本不是所谓的 “胁迫”。 反观美国,9 月底刚出台出口管制规则,把几千家中国企业变相列入限制名单,10 月又搞港口费措施,20 多天里密集出台 20 项打压中国的政策,这些才是真正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做法。 其实今年 5 月的时候,中美在日内瓦谈经贸问题,格里尔还公开叫中国 “伙伴”,说达成的协议能帮到双方,当时双方都同意暂停部分关税,气氛还挺好。 但没过几个月,美国就变卦了,一边说要延长关税暂停期,一边又密集出台打压措施,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让中方很难再信任美方。后来格里尔想给中方打电话沟通稀土管制的事,中方直接拒绝了,因为大家觉得美方不是真心想解决问题,只是搞 “危机公关”。 格里尔在声明里还说中国想 “控制全球供应链”,这也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没想着控制谁。 反而美国老是搞技术封锁、限制企业合作,比如格里尔之前就建议扩大出口管制范围,把飞机、半导体设备这些关键行业都包括进去,还想审查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这些做法才是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从双方的表态能看出来,分歧主要在贸易公平上。美方觉得中国的反制影响了他们的产业重建,中方则认为美方先破坏规则,中方的行动都是正当防卫。但不管怎么说,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贸易摩擦,不管是美国的造船企业,还是中国的航运企业,频繁的政策变动会让他们不敢投资、不敢合作,最终受伤的还是两国的产业和就业。 现在中美两边还在僵持,中方一直表示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对话,但前提是美方得纠正错误做法,不能一边打压一边谈。 格里尔虽然说还有机会解决争议,但如果美国不改变单边主义的做法,后面的经贸问题只会越来越难解决。毕竟贸易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光靠指责和打压,根本没法让产业真正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