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0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他对记者说:“美国建设了中国

10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他对记者说:“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帮中国发展了经济,还帮他们的学生掌握美国技术,但中国根本不承认,甚至还做出许多伤害美国的事情,所以我决定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实施155%的关税,当然中国也可通过签署公平协议,避免高关税,他对媒体说,韩国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但也不排除可能随时取消!” 这番话信息量巨大,简直是把国际政治当成了真人秀现场。特朗普口中的“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这种说法在过往的谈判桌上也曾以不同形式出现过,核心逻辑是指责美国过去的对华政策“养虎为患”。 他指的是过去几十年,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而中国则利用积累的财富进行国防现代化。 同时,大量中国留学生赴美深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特朗普认为这些人回国后,将技术用在了增强中国国力上,反过来成了美国的竞争对手。这种“我帮你富,你却要强”的叙事,在他的支持者中非常有市场,听起来简单直接,充满了被背叛的情绪。 但155%这个数字,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这已经不是贸易摩擦的范畴,更像是一场经济宣战。要知道,即便是前段时间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半导体等产品加征关税,其税率也远未达到这个离谱的水平。 特朗普此举,显然是想用一种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对方回到谈判桌前,接受他所谓的“公平协议”。 这个“公平协议”具体是什么内容,他没有明说,但按照他过去的行事风格,无非是要求中国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做出巨大让步。这就像一场高风险的赌博,他把所有筹码都推上了桌,赌对方会因为害怕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妥协。 而这场戏的另一位主角,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此刻的处境想必十分尴尬。他千里迢迢跑到美国,本是为了巩固美澳同盟,特别是推进那个名为AUKUS的核潜艇合作计划。 这个项目本身就是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艰难平衡的产物,既要依靠美国的技术,又不想过度刺激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特朗普这番话,无异于当着阿尔巴尼斯的面,直接给中澳关系泼了一盆冷水。 澳大利亚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人尽皆知,一旦155%的关税落地,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盟友,必然会受到波及。阿尔巴尼斯脸上的笑容恐怕也僵住了,心里可能在盘算,如何才能不在中美这场风暴中被撕碎。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他关于韩国会晤的言论。一句“一定会成功”,紧接着一句“不排除随时取消”,这种充满矛盾的说法,是特朗普经典的谈判艺术。 他一方面释放积极信号,稳住盟友;另一方面又用不确定性来增加自己的筹码,让对方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不敢提出过多要求。 这让人联想到他上一个任期时,就曾多次抱怨韩国为驻韩美军支付的防卫费太少,甚至威胁要撤军。这次旧事重提,或许是在暗示韩国,想要美国的安保承诺,就得拿出更多的“诚意”。这种做法让韩国这样的传统盟友感到不安,谁也无法保证,下一秒这位“交易大师”会不会突然变卦。 这背后藏着的,可不仅仅是关税和会晤那么简单。这是一种“美国优先”理念的极致体现,即全球所有关系都必须服务于美国自身的利益,盟友和对手一样,都是可以交易的筹码。 特朗普似乎在重塑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不再是基于规则和多边主义,而是基于实力和双边交易。这种思路冲击着二战后建立起来的整个国际体系。 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征收155%的关税,全球供应链将面临断裂的风险,从苹果手机到日常消费品,价格可能飞涨,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其他国家,无论是欧洲还是东南亚,都将被迫选边站,世界经济的未来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是真的想通过一场世纪豪赌来彻底改变中美贸易格局,还是为了国内政治选情而放出的烟幕弹?或许两者皆有。 通过塑造一个强硬的对外形象,能够有效地团结他的基本盘,将国内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外部。而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开价,也为后续的“讨价还价”留足了空间。他可能根本没指望155%的关税能够实施,他的目的或许只是用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去换取一个对他来说“相对公平”的现实协议。 无论真实意图如何,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已经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界都在紧急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争端,更是一场关于全球未来走向的博弈。当传统的外交辞令被直白甚至粗暴的交易语言所取代,当盟友关系变得如此脆弱和不确定,我们该如何适应这个新的世界? 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接下来会如何发展,是走向更激烈的对抗,还是能在最后关头达成某种新的平衡?这一切,都留给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你觉得,这场风暴最终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