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刘倩雯
10月21日,武汉海关发布统计数据,前三季度,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61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其中,出口4351亿元,增长30.8%;进口1825.9亿元,增长14%。
与全国增速相比,湖北省进出口增速高出21.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背后是民营企业贡献的七成进出口实力,以及全省13个市州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
民企进出口额达4347.8亿
武汉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6176.9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较全国高出2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51亿元,增长30.8%;进口1825.9亿元,增长14%。
2025年以来,湖北省外贸规模持续攀升,前三季度已突破6000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12位。这一成绩得益于湖北省在拓展新兴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持续努力。
前三季度,湖北省外贸企业数量与质量实现双提升。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超过9400家,同比增加9.9%,彰显出湖北外贸基础的持续巩固。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贡献突出,进出口额达4347.8亿元,增长29.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0.4%。国有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同样保持稳定增长,进出口额分别为955.1亿元和871.7亿元,增速分别为17.3%和16.6%。
前三季度,湖北省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数据显示,湖北省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实现正增长,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其中,对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357.5亿元和838.9亿元,分别增长37.2%和46.4%。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湖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372.9亿元,增长2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的提升,表明湖北在融入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市场布局更趋均衡。国际物流通道的持续完善,包括中欧班列(武汉)欧线去程图定班列频次提升至每周8列,为湖北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13个市州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是湖北外贸的又一亮点。前三季度,湖北省13个市州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外贸动力从武汉单极拉动向多极协同发展的积极转变。
作为全省外贸龙头,武汉市进出口3369.6亿元,增长15.8%,占全省的54.6%。与此同时,其他市州合计增长39%,占湖北省进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更趋均衡。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鄂州、恩施、随州三市进出口增速分别高达447%、157.5%和76%,位居各市州前三。尤其是鄂州,凭借花湖机场国际货运枢纽的持续发力,增速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显示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对区域外贸的强劲带动效应。
从进出口产品结构看,湖北外贸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前三季度,湖北省出口机电产品2191.7亿元,增长19.8%,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50.4%,占据出口半壁江山。电脑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分别增长20.7%、35.2%、117.7%,以上三类产品合计拉动全省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倍增,反映出湖北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进口方面,大宗商品进口631.9亿元,增长16.5%,占进口总值的34.6%。消费品进口需求旺盛,进口额达164亿元,增长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