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首相:日本极右势力的危险崛起与国际应对》 日本政坛右转不仅是国内政治变迁,更考验地区和平。10月21日,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成为首位女首相,但因其极右政治底色,引发国内外舆论担忧。 高市早苗秉持极右立场。在历史问题上,她是历史修正主义者,否认侵略历史,反对“村山谈话”,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伤害曾受日本侵略国家和人民的感情,被韩国媒体称为“历史修正主义者”。安保政策方面,她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让日本重获宣战权和集体自卫权,提升防卫预算至GDP的2%以上,将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与日本战后和平发展道路相悖,引发广泛担忧。 高市早苗上台并非偶然,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阶段性标志。她与日本维新会结成“最保守执政联盟”,改变了政治格局。此前26年,公明党制衡自民党的保守倾向,其退出后制衡机制瓦解。高市早苗在人事上“论功行赏”,将自民党要职交给党内保守派,加剧政策右倾,还引发黑金丑闻质疑。而且,日本社会对她支持率不高,极右势力扩张更多是政治精英层的选择。 日本极右势力付诸诸多危险行动。安全领域,大幅强化美日军事同盟,进行“60多年来最大规模升级”,重组驻日美军司令部、加大军事协作,将自卫队打造成“日本攻击队”;联合美澳菲在南海军演,谋求加入“奥库斯”,针对中国意图明显。对外政策上,高市早苗坚持“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加剧地区紧张;推动发展远程打击能力和加强经济安全审查,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此外,日本不顾国际反对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威胁全球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 日本极右势力抬头有深刻历史根源。上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是天皇、政府、军队和财阀合力的结果。天皇权力巅峰,裕仁天皇指挥策划侵华和太平洋战争;政府扮演军国主义意志代表,策划侵略战略;三井、三菱等四大财阀靠战争发财,是背后推手。这些政治、军事、经济集团是中日乃至世界人民的历史罪人。 面对日本极右势力抬头,国际社会需全方位应对。中国应刚柔并济,对日本官方施加压力,在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强硬表态,遏制其右翼倾向;同时向国际发声,争取有利舆论环境。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也能制约日本极端对华政策,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达3083亿美元,双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极端政策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外,要消除日本右翼势力的保护伞,中国可发展中美关系,加强战略对话与合作,扩大亚太共同利益交集。 在东京街头,抗议者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声音微弱,而高市早苗在首相官邸筹划“早苗经济学”和强军路线。日本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是走向右翼保守险途,还是回归和平发展正道,答案在未来的选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