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比亚迪这是完全不给人留活路啊!王传福那几句话,直接把整个汽车行业震得抖三抖。15

比亚迪这是完全不给人留活路啊!王传福那几句话,直接把整个汽车行业震得抖三抖。15万以上的车,全部上9000吨一体压铸,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把百万豪车的制造工艺,硬生生砸到了普通家用车的价位! 很多人只知道这项技术厉害,却不清楚它到底改变了什么。以前造车身底板,得先冲74块钢板,再搬74次、焊74道,焊点密密麻麻,光组装就得两小时。 2025年9月,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晒出的视频里,这一切全变了:滚烫的铝锭送进机器,90秒后完整的前后舱地板直接成型,全程不用人动手。更关键的是,这一下就给整车减重100-200公斤,相当于少坐三个成年人,新能源车续航直接能多跑6%-8%,这比单纯堆电池实在多了。 能做到这步,核心是比亚迪啃下了国产化这块硬骨头。早几年超大型压铸机被国际巨头垄断,模具技术也卡脖子,成本居高不下。现在不一样了,比亚迪联手本土供应商力劲科技,从设备到模具全实现自主可控。 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成本大降,模具自制成本少了30%,每辆车光制造环节就能省近千元。而且生产线也变得极致精简,传统冲焊车间要200人,现在20人都用不了,厂房占地还省40%,这种效率提升是同行短期内学不来的。 不少人担心,这么追求轻量化会不会牺牲安全?这种顾虑其实站不住脚。行业测试早有结果,一体化压铸的铝件就像整块金属雕刻出来的,受力特别均匀,抗扭刚性比传统焊接车身提升30%。 就像一根筷子易折,一捆筷子难断,这种结构在碰撞时能更好地保护乘员。蔚来ES6、特斯拉Model Y这些高端车早在用类似技术,市场反馈一直不错,比亚迪的CTB 3.0技术更是把车身扭转刚度做到43000Nm/°,比特斯拉还高12%,安全根本不是问题。 对比特斯拉就能更清楚比亚迪的野心。特斯拉2023年搞6000吨压铸时,大家都觉得是黑科技,它把Model Y后底板零件从70个减到1个。 但比亚迪2025年直接上9000吨,还一口气布局16个压铸单元,每三分钟就能“打印”一个车身结构。更狠的是成本控制,特斯拉靠压铸技术三年降了十万,比亚迪规模化后单车成本能降20%,这意味着它既有降价空间,又能把省下来的钱投入智驾、底盘这些配置,20万级车型就能享受到以前百万级的体验。 网上的讨论也特别热烈。有网友说终于能花小钱买好工艺,订车不用等俩月了;也有人担心万一撞坏,维修成本会不会更高。其实这种争议很正常,任何新技术普及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在我看来,比亚迪这步棋不仅是针对同行,更是在重塑行业规则。当别的车企还在靠降价博眼球时,它已经通过底层技术突破建立护城河。 接下来,跟着比亚迪上压铸技术的车企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比亚迪的先发优势和国产化根基,短时间内很难被超越。普通消费者最终会成为最大赢家,因为技术内卷只会带来更安全、更便宜、更高效的汽车产品。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