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2025年10月21日的就任后首次记者会上明确表态,将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希望尽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通过直接沟通加深双方信任关系 。这一表态距其当选首相不足24小时,凸显出日美关系在其外交议程中的核心地位,而即将于10月27日访日的特朗普,也让这场首次首脑会晤成为她执政后的“开门大考”。 高市早苗急于会面的背后,既有战略契合的基础,也藏着现实压力。在政策立场上,被称为“日版特朗普”的她,因保守右翼倾向和强硬作风获特朗普青睐——特朗普此前就称其当选是日本“极大的喜讯”,更期待与其会谈。高市明确主张重启安倍时期的美日同盟强化路线,甚至提出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以获得“先发制人打击能力”,这与美国推动“印太战略”、希望日本承担更多责任的诉求高度契合,成为双方建立互信的重要筹码。 但会谈的核心难题早已摆在台面上:特朗普此次访日的首要目标,是催逼日本履行前任石破茂政府承诺的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协议,还可能追加能源领域的具体投资要求 。这对日本而言堪称“烫手山芋”——日本政府债务已超GDP的250%,靠新发国债支撑经济刺激的高市,若兑现承诺要么削减民生支出,要么扩大发债规模,均可能动摇执政根基。更受争议的是,投资项目需由美方决定方向,被日本国内批评为“忽视本国利益”。 事实上,双方早有预热互动。高市当选自民党总裁时,特朗普就率先发文祝贺,称其“智慧与实力兼备”;高市则回应愿共同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进程”,显露出主动对接的姿态 。为应对此次会谈,高市还特意启用“八次入美”的赤泽亮正担任经济产业大臣,可见筹备之精细 。 这场会面被外界视为对高市外交手腕的终极考验:她需在满足美方战略需求的同时,为日本争取投资条款的弹性空间。若平衡失当,不仅可能引发国内反弹,更可能重蹈日本首相“短命魔咒”的覆辙。目前,日美双方已敲定特朗普10月27日至29日访日行程,会谈结果将直接影响亚太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