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在这个谈“心”色变的时代,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让不少人忧心忡忡。近日,中大医院江北院区依托新的3.0T核磁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MRCA)技术,就像一颗“定心丸”,给南京江北新区及周边的市民带来了福音。
冠心病堪称健康杀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三十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想象一下,原本活力满满的年轻人,却因为冠心病而被健康问题困扰,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所以,早期筛查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冠脉CTA和DSA检查虽能有效诊断冠心病,但仍存在一定局限:CTA检查伴有辐射暴露,并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全及过敏人群存在使用限制;DSA作为有创检查,主要适用于确诊后的介入治疗。
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的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MRCA)技术就不一样了。它以无创、无辐射、无需对比剂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就像是心脏血管的“精密检测仪”。它利用强大的磁场与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反应来给心脏血管拍“电影”。想象一下,血管的每一次波动,都能在医生的眼前像电影一般清晰播放,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重复回放。一次精密的检查就可以获得整个心脏解剖形态、血管形状、血管管腔狭窄情况等许多重要的信息。它能清楚地显示哪根血管存在狭窄,还能够避免钙化的影响,这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这项技术适用人群广泛,适合无症状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比如存在“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对于存在传统CTA、DSA造影检查禁忌的患者,尤其是存在碘对比剂过敏、甲亢、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对电离辐射敏感的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MRCA)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不过,也有一些人群不适合这项检查。例如体内植有铁磁性金属异物,或电子设备(如心脏起搏器等)的人群,不能接受这项检查。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因为可能带来磁敏感伪影,影响对管腔的准确评估,也不太适合。此外,存在严重心律失常(房颤等)、无法配合呼吸(COPD、咳嗽等)、幽闭恐惧症等人群,可能无法获得满意的检查影像。通讯员杨忠实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