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总结:我们最大失误,就是以为志愿军的战力相当于二流部队! “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傲慢地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力,简单等同于一支二流军队。” 这句话,几乎是整个朝鲜战争中美方最惨痛的教训总结。 美军敢这么想,不是凭空臆断,而是有白纸黑字的“依据”——美国远东司令部第2971号档案里明明白白写着,志愿军的重火力密度不及朝鲜人民军的四分之一,战斗力顶多和训练有素的韩国士兵相当。他们刚打赢二战,手里握着原子弹,光作战飞机就有1100余架,而志愿军入朝时飞机不足200架,这种差距让他们压根没把“万国牌”武器、穿皱巴巴土布棉衣的志愿军放在眼里。更要命的是中情局给杜鲁门的汇报,说中国顶多派五六万“农民军队”,在立体火力面前不堪一击。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支军队早把“保家卫国”刻进了骨子里。志愿军刚入朝就玩起了“隐身术”,夜间行军时马蹄裹布、做饭不点火,几十万大军跨过鸭绿江,美军侦察机愣是没发现半点踪迹。1950年10月底的云山战役,号称“开国以来未尝败绩”的美军骑兵第一师,第一次尝到了夜战的厉害——天黑后满山都是军号声,志愿军贴着阵地肉搏,坦克大炮全成了废铁。 真正打醒美军的是长津湖和三所里。长津湖零下30度的严寒里,志愿军第9兵团穿着单衣,靠啃冻土豆充饥,却把美军陆战1师围得节节败退,逼得他们上演“史上最遥远的撤退”。美军老兵后来回忆,那些中国士兵一波接一波冲锋,根本挡不住,只能感谢上帝让自己活下来。三所里战场上,38军113师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用两条腿跑赢了美军的汽车,死死堵住了敌人退路。这两种他们从没见过的韧性和速度,彻底撕碎了“二流部队”的标签。 连后勤这块“短板”,志愿军都玩出了奇迹。美军搞“绞杀战”,铁路上平均每7米就落一枚炸弹,初期物资能运到前线的不到40%。可志愿军愣是想出了招:公路沿线设了1568个防空哨,见敌机就鸣枪预警,汽车损失率从40%降到了0.几%;铁路上发明“片面运输”,单轨铁路一夜开往前线47列火车,是和平时期的2.5倍。全国人民还凑钱捐武器,常香玉捐出一架米格-15战机,小学生拣柴禾攒钱支援前线,560余万吨物资源源不断送进朝鲜 。 说到底,美军的失误是被“装备至上论”蒙了眼。他们算得出火炮数量、飞机架次,却算不出志愿军的战斗意志,更不懂“依靠人民”的力量有多强大 。后来麦克阿瑟都不得不承认,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脑子一定有病。这场仗彻底证明,战斗力从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信念、战术和纪律,才是真正的“王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