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唯一杀敌无数的两弹元勋! 1984年,航天部将“在发展航天事业中贡献突出”一等功奖颁发给了一名高小毕业的开国上校。 第二年,这个地地道道的军人又获得“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名字和钱学森、程开甲等两弹元勋并列。 此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能够接连获此殊荣呢?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张镰斧。谁能想到,这位后来和顶尖科学家并列领奖的人,早年只有高小文化,起步全靠在战场上摸爬滚打。 1937年冬天,八路军在板山设伏歼敌,才参军不久的张镰斧表现格外勇猛,团长特意来看他,还特批他火线入党。这事儿让脚指头冻烂都没吭一声的汉子当场红了眼,那股激动劲儿比打了胜仗还强烈。 八年抗战里,他从无名小卒熬成合格指战员,冀鲁豫反扫荡、香城固诱伏战、百团大战都有他的身影,大小几十仗打下来,军功章攒了一堆。1945年鬼子投降时,24岁的他已经坐到了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工程处副处长的位置,这提拔速度全靠实打实的战绩堆出来。 解放战争更不含糊,他先是当团政治处主任打上党战役,汤阴解放后直接升任团长。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他临危受命保护刘邓首长和指挥机关,胳膊被打重伤还带着三营硬攻上城墙,把敌人反扑全打了回去,那股不要命的狠劲让战友都佩服。 1951年他又挂帅志愿军师长,率部入朝作战。战场上他脑子活,搞出“坑道作业”战术,光这一招就歼敌两万多。更厉害的是栗洞东山战斗,他亲自靠前指挥炮兵,4分钟拿下主峰,10分钟全占阵地,自己却成了师级干部里受伤最重的一个。 算下来,他戎马23年经历百余场战斗,八次从鬼门关爬回来,1955年授勋时实打实拿了开国上校军衔。谁也没料到,1960年一通老首长的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电话里老首长直接调他去国防部五院当副院长兼厂长,还打趣他“现在是高级知识分子”。原来他在军事学院成绩一直拔尖,早不是当年的高小生了。就这一句话,他结束了23年军旅生涯,一头扎进了完全陌生的航天领域。 搞科研比打仗还熬人,他主持全院科研生产,四年没回过家,家里大小事全扔在一边。那会儿条件差,理论基础薄弱,他就跟着科学家们一起学,把战场上的拼劲用到了实验室里。1970年东风四号试射成功,背后全是他这样的人硬啃出来的成果。 很多人觉得搞尖端科技得靠高学历专家,可张镰斧偏偏打破了这个偏见。他没有名校文凭,却用战场积累的组织能力和务实作风,把科研生产拧成一股绳。航天部一等功、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两项荣誉砸在他头上,没有半点水分。 要知道,两弹一星背后有太多行政管理人员,能同时拿这两个大奖的,从头到尾就他一个。这不是运气,是他既懂打仗又肯钻研的必然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