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赵巷年轻社工风风火火,求解各种治理难题
走街串巷,“老式”工作新活力
“朱老师,我们现在要去哪里?”采访朱雯的那天,记者问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她太能跑了——从8时到15时,她去党群服务中心开了协调会,然后马不停蹄走访了提前约好的教培机构和珠宝店,谈好事后去看了外卖小哥们在街区的吃饭情况,还去“小哥驿站”主持了一场活动,下午又去商场里走访一家奶茶店,还对接了公益课程相关事宜。
她太“E”(外向)了——小哥在驿站里参加活动有点扭捏,她立刻给予“情绪价值”,表扬小哥“666”(意为很厉害);去珠宝店和纳管的流动党员谈话,她还顺便推介了一下青浦的光影节活动;奶茶店店主说希望帮忙宣传新品,她灵机一动:“我们开公益课程时,你们的新品可以提供给上课的人们,欢迎来参观!”
作为青浦区赵巷镇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朱雯亲眼见证了赵巷乃至青浦这些年的变化。“很荣幸能为建设‘幸福温暖家’贡献力量。”
走访就当健身了
在不少人看来,社区治理工作比较枯燥无聊,有点“老式”,但30岁出头的朱雯并不这样认为,她干得乐此不疲。
“我们这里一般8时20分开门。我发现,有些居民送小孩上学,8时就会回到这里。以后能不能提早20分钟开门?这样居民就不用多等了。”一大早,朱雯就和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的其他工作人员围坐一桌,讨论如何让中心更好发挥功能。
“空调凉快吗?以前这里的空调是1.5匹的,有的外卖小哥反映不够凉快,我们就换了3匹的。”在位于青浦宝龙广场内的“小哥驿站”,朱雯“自来熟”地和大家拉家常。
一天走访四五家单位,微信步数直逼2万步,朱雯的脚步却并未放慢,依然是风风火火。“运动量大挺好的!正好当健身了。”
2019年8月,朱雯来到赵巷镇新城一站大居,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面对来自不同区域、结构多元的居民,她一度感到陌生,便利用早晚、周末错峰敲门入户,不只是发放材料、宣传政策,还耐心地倾听居民诉求。
今年,赵巷镇围绕新兴领域各类需求,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将全镇划分成4个综合网格,其中之一是环宝龙综合网格。朱雯从社区来到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我愿与赵巷共同成长,把‘老式’工作做出新活力。”
让更多人感受街区温度
朱雯告诉记者,“多格合一”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推进条条协同、条块联动和政社互动,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合力。工作中,她将社区、街区各类管理要素纳入网格,解决跨部门、跨层级的治理难题。
“我店门口正对一棵大树,影响我们正常经营,怎么解决?”朱雯管辖的区域内一家药店负责人提出了这一诉求。朱雯迅速联系宝龙物业、属地综治部门以及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了解情况,对树木修剪给出方案,3天内就解决了问题。
新就业群体也是朱雯和伙伴们整合资源的重点对象。比如快递员、外卖小哥工作时间灵活、接触面广,每个都是基层治理的“移动哨兵”。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巷新骑士联盟”服务队,引导这一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圈。
宝龙广场内开了不少教培机构,有宣传、获客的需求;环宝龙综合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内则有各种活动空间,有找到高质量课源、提供公益课程的需求。“我和小伙伴们灵机一动,把那些教培机构请来开设公益课程,比如舞蹈课、书法课、声乐课、主持课等,我们提供场地、负责推介。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公益课程结束后,很多人意犹未尽,就到教培机构报班继续学习了。”
见证青浦活力迸发
这些年来,朱雯明显感受到青浦区的活力迸发。“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浦人,出生在朱家角,对这里特别了解。以前青浦没什么知名度,大家就知道白鹤有草莓、练塘有茭白。这些年不一样了,青浦一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充满活力与机遇的热土。”朱雯说。
“就拿我安家的赵巷来说,网易等大项目来了;和睦水街早已名声在外;奥特莱斯每到节假日人头攒动,如今还在建设第二期工程。”朱雯说,这一代年轻人不只是单纯看着家乡变化,而是真正参与其中。“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能明显感受到大家对基层治理工作从质疑到认同、从观望到参与的态度转变,大家愿意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参与议事、成为志愿者了,这种转变和地区发展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