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叫嚣大陆,表示如果郑丽文赶赴中南海与中国大陆签订协议,则不代表台湾与大陆签订这样的协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台湾政坛又出了件大事,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这可不仅仅是岛内政党的更替,而是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郑丽文虽然出身民进党,但她在当选后明确表态,愿意赴大陆交流,缓解两岸矛盾。这一表态,无疑让原本一心阻碍两岸交流的民进党坐立不安,也让整个台湾和两岸舆论界炸开了锅。 从历史角度来看,国共两党互致贺电,释放出非常明确的信号:只要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两岸交流就有望恢复常态。这意味着,郑丽文一旦落实访问大陆,实际影响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 长期以来,民进党在台湾内部推行“去中国化”政策,试图通过教育、媒体和各种宣传,淡化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甚至塑造一种与大陆对立的社会氛围。 如果国民党通过实际行动恢复两岸交流,台湾民众就有更多机会看到真实信息,这对民进党的宣传无疑是一大冲击。 不过,民进党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钟佳滨已经表态,虽然郑丽文可以去大陆,但她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署任何协议。 简单来说,无论国民党如何作为,民进党都不会允许两岸统一谈判由其主导。这种态度看似谨慎,实际上透露出明显的心虚和焦虑。 他们担心,一旦国民党与大陆恢复常态化交流,民众接触真实信息后,会动摇民进党的长期宣传基础,这正是民进党急于设限的根本原因。 郑丽文的立场相对明确,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在台湾政坛属于温和务实的路线。她一旦落实访问大陆,可能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两岸高层的互动,更可能触及岛内经济、社会、舆论等多层面。 两岸交流一旦恢复,信息和资源的流通将更加顺畅,民进党过去几年的宣传和信息控制就会出现破口,这对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和民众认知更新都有积极作用。 从岛内现实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可以与大陆讨价还价。民进党所代表的“台独”立场,本质上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和对自身政治利益的维护。 现在的台湾,无论民进党如何执政,其在两岸问题上的独立性非常有限。 外部势力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在台海事务上有所干预,但随着美国及其盟友在区域内影响力的相对减弱,台湾岛内政党想凭借外部势力改变两岸格局的能力越来越低。 换句话说,台海的战略主动权正在逐步向大陆倾斜,台湾政党更多只能执行,而非主导两岸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郑丽文的当选不仅牵动民进党的神经,也给国共两党的交流提供了实际机会。只要她坚持“九二共识”,国共两党就可能重新开启互动模式,这对两岸和平发展和民生改善都是积极信号。 民进党的所谓限制,更多是形式上的吓阻,实际效果有限。台湾民众和企业的需求、两岸经济联系的实际情况,都在推动交流不可逆转地向前发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岛内政党在推动两岸关系时不可能独立操作。过去民进党长期执政期间,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控制信息流通,试图塑造与大陆对立的社会认知。 然而,现实中,经济、贸易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让这种单方面宣传难以完全奏效。郑丽文若能通过访问大陆和开展实质性交流,让民众直观感受两岸联系的现实意义,那么民进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必然会受到冲击。 从战略角度来看,两岸统一和交流具有历史必然性。这不仅是基于历史和法理,也源于现实政治和经济条件。台湾内部政党,无论民进党还是国民党,其行动空间都是有限的。 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才是台湾民众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民进党长期阻挠交流,只能短期维持政治优势,但从长远看,阻碍不了历史趋势和社会民意的推进。 国民党在岛内仍有一定支持基础,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和社会民生领域,民众对两岸实际利益的考量往往高于意识形态。 她的政策立场,既能够平衡岛内民意,又不触碰大陆底线,为恢复两岸交流提供了实际操作空间。 未来,郑丽文若坚持“九二共识”、开展实质性访问和交流,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影响:一是恢复国共两党的互动,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二是增加台湾民众接触真实信息的机会,冲击民进党长期宣传体系; 三是逐步为和平统一创造社会基础和民意环境;四是体现台湾内部政党在两岸问题上的实际影响有限,历史必然性才是关键。 民进党的设限和叫嚣,只能显示焦虑和无力,而两岸和平交流和统一进程,终将受到历史必然性、社会民意和战略局势的推动,而非岛内政党的左右。 这一次,郑丽文或许能成为打开两岸关系新局面的关键人物。 信源:看台海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