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荷兰有一家世界级公司——ASML,它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光刻机的生产。光刻机是制造芯片不可或缺的设备,尤其是DUV机型,是生产中高端芯片的必需品。想造14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如果没有ASML的设备,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ASML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现实情况是,这家企业的命运不仅取决于技术,更被国际政治绑架。 荷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逐步收紧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不仅限制先进光刻机的销售,还搞出了所谓的数据豁免政策——表面上保护商业机密,实际上就是配合美国封锁中国科技发展的行动。 除此之外,荷兰还直接插手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闻泰科技收购的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重要供应商,每年生产数百亿颗芯片,满足欧洲40%的汽车芯片需求,为荷兰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机会。 然而,2025年,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资企业资产、罢免中国籍高管,把99%的股权强行交给第三方托管。这一行为显然是替美国服务的帮凶,而非独立商业决策。 面对荷兰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任何豁免,不开启谈判,直到荷兰彻底服软。 这背后有深刻的战略考量:在科技战中,不允许任何国家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所谓的“中立”。所有站在美国那边干扰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家,都必须付出比美国更沉重的代价。 中国的反制非常精准,也极具威慑力。首先是产能控制。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其80%的生产能力都在东莞工厂。 中国直接下达出口管制命令,东莞工厂停止向欧美供货,结果让德国博世的芯片库存只够支撑两周,美国通用的三条电动车生产线直接停产。荷兰政府想通过股权控制企业,结果却拿不到实际产能,完全被中国的布局压制。 其次是原材料控制。高端光刻机的制造离不开高纯度稀土,而全球90%以上的稀土提纯能力都在中国手里。中国升级出口管制后,ASML立刻陷入困境,去越南、缅甸找矿也没用,那些地方只会挖矿,不会提纯。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工厂产能也极低,业内预测ASML的生产线可能减产九成。中国用这种手段表明:你限制我的芯片技术,我就掐断你的原料供应,谁也别想占便宜。 荷兰这下骑虎难下,一方面,它要听美国的指挥,扮演封锁中国的角色;另一方面,它的企业和欧洲盟友却因为供应链断裂而苦不堪言。ASML、恩智浦、安世半导体等企业连忙给荷兰政府写信求放行,生怕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 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到了波及,德国、法国的汽车制造商因为芯片短缺叫苦不迭,生产线被迫停产。日本在2023年跟随美国进行半导体管制,两年内销售额跌了23%,老牌企业首次出现亏损,JS Foundry直接破产。 而现在,日本企业偷偷采购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因为性价比比日本本土产品更高。荷兰的行为无异于重复日本的失败路径。 从国际格局来看,中国对荷兰的强硬,并不是针对荷兰,而是通过典型案例向世界传递信号:在中美科技博弈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任何国家如果选择站在美国那边干扰中国科技发展,最终都可能遭遇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面对外部封锁,中国也在技术上不断自我突破。 之前有人说国产光刻机技术差距大到不可逾越,但现在国产DUV光刻机已经可以达到8纳米以下加工精度,中芯国际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已经可以生产5纳米芯片,比原定计划提前五年。 这意味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不再完全依赖ASML,逐渐实现了自主可控。 技术自主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安全,还有战略主动权。过去,如果遇到封锁,中国只能被动挨打;现在,中国可以通过自主技术,掌握供应链主动权,对外形成有效威慑。 荷兰事件表明,中国在科技战中已经从被动防守走向主动反制。面对美国的科技霸权,中国不仅有足够底气,也有清晰的战略手段:对帮凶绝不让步,通过实际行动保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产业安全,同时推动全球科技合作回到平等互利的轨道上。 这场博弈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战略、供应链掌控能力和决策果断。科技战没有灰色地带,只有明白立场、守住底线,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