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今天清空全部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因为我们抛出的是美债,换回的,却是瞬间暴跌的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手里握着7307亿美元美债,不只是为了投资赚钱,更重要的是,它就像一块大压舱石,既稳定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保障了出口企业能拿到美元货款。 全球贸易里,三分之二的买卖还是用美元结算,九成的外汇交易绕不开美元。你去巴西买大豆,去沙特买石油,最终都是通过美元通道完成交易。没有这笔美元储备,很多出口企业的账就结不清,风险就上来了。 再说美债的市场影响。中国如果一下子清空这七千多亿美债,就等于把市场上一下子抛出了大量“欠条”,供大于求,美债价格肯定会暴跌。 价格跌了,收益率就飙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直接突破5%。美联储为了稳住市场,只能印钞接盘,可这样一来美元信用就会下跌,汇率暴跌也难免。美元一暴跌,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立刻就来了。 很多出口企业的生意都是用美元结算的。假设以前1美元能换7块人民币,一件卖10美元的衬衫,换成人民币就是70块,除去成本还能赚20块。 但美元暴跌后,1美元只能换5块人民币,这件衬衫换回来就只有50块,成本可能刚好够,有时候甚至亏本。你说工厂老板还敢接新订单吗?一单亏一单,哪还有勇气去抢单。 而且外国买家也不傻,美元贬值后,他们手里的美元相对变值高,买我们的货成本上涨,不得不减少采购量或者改向其他国家。 像越南、印度这些国家的工厂成本低,又能供货,原来的订单自然会跑掉。更麻烦的是,美国可能借机加征关税,本来人民币升值就让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下降了,再加上关税打击,利润直接被压得很低。 这种影响不仅是单纯的一两家工厂订单减少,而是连锁反应。工厂接不到订单,生产线停了,裁员就来了。工人没了收入,消费下降,国内小商铺、菜市场生意也受影响,慢慢就会扩散到更多行业。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牌倒了,后面跟着倒一大片,而第一张牌就是美元暴跌和美债价格崩盘。 从外汇储备的角度来看,中国的3.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里,七成都是美元资产,美债是流动性最强的部分。 如果把它全抛出去,换来的美元现金短期内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飙升,看似手里有钱,实际出口企业利润反而受损。 出口企业即便接到订单,换算成人民币可能还是亏本,这跟“接不到订单”产生的经济压力是一样的。 美国本身的债务问题也不能忽视。美债总额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利息支出超过军费,全靠“借新还旧”来维持。 这就意味着中国手里的美债,一方面是牵制美国的筹码,另一方面也是维持全球供应链稳定的缓冲垫。一旦美国信用崩盘,全球供应链中断,中国出口企业也会遭殃,这是典型的“双输局面”。 所以说,中国不会简单地清空美债,而是采取“抽丝剥茧式减持”。过去几年从1.3万亿美元到现在的7307亿,都是稳步减持,既降低风险敞口,又避免市场恐慌。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还增持黄金储备,黄金库存超过2192吨,这就是典型的风险对冲,一边保持流动性,一边掌握硬通货,避免单一依赖美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出口市场早已多元化。对美出口占比从20%以上降到15%以下,东盟、中东市场早已撑起半壁江山。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像洛阳一些轴承企业,每月能省下2万元的汇兑成本,说明多元化布局已经见效。美元贬值的影响被部分缓冲,不至于一刀切就丢光订单。 这背后还有一个金融规律:美债短期抛售像“金融核弹”,但谁先扣扳机谁先受伤。中国稳步调整仓位、增加黄金和人民币结算覆盖,是在精细操作风险,而不是赌气或者孤注一掷。短期内抛售美债只会自伤八百,连出口企业也得跟着遭殃。 另外,清空美债带来的连锁效应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受损,全球也会乱套。其他美债持有国,比如日本、英国,也可能跟着抛售,美债价格暴跌,美元进一步贬值,全球金融市场恐慌升级。 这样一来,不光中国出口企业受伤,美国、欧洲、东南亚的买家也不敢下单。 中国对美债的策略很清楚:不是抛或不抛的简单选择,而是稳中求进。 7307亿美债既是谈判筹码,又是保持出口和金融稳定的工具。同时,通过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增加黄金储备,中国正在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为未来掌握国际金融主动权做准备。 等到人民币结算覆盖更广、黄金储备充足,美债涨跌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就会大幅减弱,中国就能真正掌控主动权。 在未来,中国的目标不是“一夜清仓”,而是稳步打破美元霸权,让出口企业能在稳定的金融环境中安心接单,让人民币和黄金成为真正可靠的国际支付和储备工具。 届时,无论美债涨跌,中国出口企业都能稳稳接单,不受美元波动干扰,这才是大国经济的底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