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制造

中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俄罗斯乌拉尔航空制造厂流出的内部文件,让不少军迷炸了锅:代号156的"东亚客户"将采购20架伊尔-78MK-90A加油机,2027年前完成交付。虽然文件未直接点名,但所有线索都指向中国。 当前中国空军仅有3架伊尔-78和10余架轰油-6,加油能力严重不足。20架新加油机将使大型军机持续作战半径扩展至4000公里,覆盖第二岛链大部区域。更关键的是,伊尔-78MK-90A可为6架战机同时加油,效率比现役型号提升3倍。 这笔交易恰逢俄罗斯军工出口低迷期。受乌克兰冲突拖累,俄2025年武器出口额同比下降40%,中国此时采购既能获得优惠价格,又避免西方制裁风险。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合作,强化了中俄战略协作关系。 20架加油机意味着歼-20机群可前出宫古海峡执行8小时巡航任务,轰-6N战略轰炸机能实现对关岛基地的常态化威慑。美国印太司令部评估显示,中国获得这批加油机后,在西太地区的空中控制能力将提升50%。 更深远的是对台海局势的影响。战机经加油后可在海峡中线以东停留时间延长3倍,这对潜在干预势力形成更强阻遏。台湾防务部门内部报告承认,解放军加油机群将根本改变海峡上空的力量平衡。 伊尔-78生产线原本面临关闭风险。印度2018年订购的6架飞机因制裁迟迟未能交付,阿尔及利亚等传统客户转向西方装备。中国订单直接保住乌里扬诺夫斯克飞机厂3000个工作岗位,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借此获得维持运输机产能的喘息机会。 技术转让成为隐形成交条件。消息人士透露,俄方同意提供PS-90A76发动机的全套维护技术,这将助力中国攻克大型飞机发动机瓶颈。这种"市场换技术"的模式,在军购领域同样适用。 中国空中加油能力建设曾走过弯路。1990年代从乌克兰购入的3架伊尔-78至今仍是主力,自主研制的运油-20进度落后于预期。与俄罗斯的紧急采购,暴露了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的短板。 美军对比凸显差距。美国空军现役400余架加油机,KC-135和KC-46构成完整体系。即便20架伊尔-78全部到位,中国加油机规模仍不足美军十分之一。这种数量差距,反映的是全球兵力投送能力的代际差异。 伊尔-78MK-90A并非简单复制。该机型集成GLONASS导航系统和数字化控制系统,可与解放军数据链无缝对接。更关键的是软管加油系统兼容性,能同时服务歼-20、苏-35等不同源战机。 中国工程师团队已进驻制造厂参与改装。要求加装国产数据链和加密通信设备,这种"联合研发"模式,确保装备融入现有体系。相比直接进口,这种合作更具战略价值。 加油机与运-20运输机构成投送双雄。20架伊尔-78可支持一个齐装满员的空降师实施5000公里外机降作战,这种能力在海外利益保护中至关重要。吉布提保障基地的辐射范围因此扩展至整个非洲东海岸。 人道主义救援同样受益。2004年印度洋海啸救援中,中国军机因航程限制需要多次转场。未来类似行动中,加油机将实现直飞灾区,提升国际形象塑造能力。 五角大楼考虑向台湾出售加油机,但评估认为易遭解放军针对性打击。更现实的是技术封锁,美国试图阻止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向俄罗斯提供发动机部件,但收效甚微。 法律手段成为新选项。美国司法部调查中国采购是否违反《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但这种长臂管辖在美俄关系恶化背景下难以执行。制裁中国军队的风险,让华盛顿投鼠忌器。 伊尔-78采购与中俄能源合作形成呼应。俄罗斯对中国原油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这笔军购可能部分以油气贸易盈余支付。这种本币结算循环,削弱美元霸权。 更深远的是北极航道合作。加油机未来可能部署至摩尔曼斯克,为中国商船北极航行提供安全保障。这种军民融合布局,拓展战略空间。 无人加油机成为新趋势。中国正在研发基于运-20平台的无人加油机,有人-无人协同加油模式可能改变游戏规则。伊尔-78的采购,为技术过渡提供缓冲期。 太空维度值得关注。美国太空军试验轨道加油技术,中国需防范新一轮军事革命带来的不对称差距。传统加油机仍是近期最可靠选择。 这笔采购谈判历时3年。中国等待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陷入困境才达成最优条款,这种战略定力体现大国智慧。相比印度经常遭遇的加价和延迟,中国军购展现出成熟买家特质。 更关键是避免刺激西方,选择俄制装备而非仿制欧美型号,减少技术纠纷风险。这种务实策略,保障军队建设稳步推进。 伊尔-78采购看似单一军购,实则是中国战略投送能力的关键落子。在俄罗斯遭遇困境时精准出手,既获得急需装备,又巩固战略伙伴关系。这种着眼长远的布局智慧,比装备本身更具价值。当这些空中加油机陆续服役时,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将悄然改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2
2025-10-22 18:29
不要传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