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街头冒出来这么个印度 “白嫖式穷游者”,搭帐篷占公园、露天解决拉撒,拦车要蹭 200 公里路程,一天花 15 块钱混饭吃,还不听劝硬往路中间闯 —— 最该追问的是:到底是谁把这种人放进来的?中国人去印度办签证,得掏近 10 万流水证明,他倒好,一分钱不想花就能晃进中国,这门槛差得也太离谱了! 有些事,真让人不舒服,心里难免一阵沉重,当我们对外展现的热情和好客,变成了某些人不断透支的“信用卡”,这事儿就变味了。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极限旅游”正在悄悄冒头,顾名思义,这种旅游方式不是“省钱”,而是直接将我们的公共资源当作他们的私人福利,说白了,就是变本加厉地占便宜。 这些人完全把“穷游”玩到了极致,已经不再是通过节省开销去享受旅行,而是以各种方式,不打招呼地用免费资源来填补自己的需求。 比如,他们在公园或者加油站搭帐篷,也不住青旅或者酒店,加油站的厕所成了他们的“五星级套房”,能洗澡能休息,有些地方都被迫安装人脸识别技术来报警。 更离谱的是,有些人居然在马路中央拦车,举着纸牌写着“no money”(没钱),如果遇到心软的司机,还好一些。 但更恶劣的是,他们有的甚至直接拉开车门,或者当场上演“钱包丢失”的戏码,博取同情,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行为在他们的短视频中还被当作炫耀的“战绩”。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趁机在超市和摊位的免费试吃区疯狂“吃”,吃不完的食物顺手揣进包里。 这些人完全不把自己的行为当回事,甚至有人在昆明吃霸王餐时被拒绝后,直接骂店家“小气”,仿佛店铺是慈善机构。 这些现象看似个别,但其实正在扩散,带来了更大的社会问题,根据最近的统计,今年前三个月,全国的涉外治安案件同比增加了17%,其中超过三成的案件涉及南亚面孔。 更糟糕的是,广州在短短三个月内,因为各种违规行为,注销了12名印度籍人士的工作签证,这些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直接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压力。 不过,好在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有所反应,民间最先行动了起来,像北京的某些超市,在试吃区张贴了英文告示,明确告知过度食用者需要登记证件。 上海地铁也开始组织能说印地语的志愿者来维持秩序;一些酒店前台甚至开始配备防狼喷雾,确保安全,加油站的技术升级和管理也提上了日程。 这些都是下游的反应,问题的根本还在上游,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我国公民去印度旅游时,需要提供资金证明,而一些空着口袋的人却能通过中越边境轻松入境? 旅游签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证明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负担自己的行程,难道这种标准不应该对所有国家和游客一视同仁吗? 这些乱象的背后,提醒我们,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这些问题暴露了在欢迎和开放的态度下,可能忽视了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审核。 这些违规行为的背后,给社会带来了隐形的成本,真正的好客不是无条件的宽容,而是建立在守规矩的基础上的接纳和信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