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快要把乌克兰能源系统炸光了,乌克兰开始在所有能源系统外围,修建

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快要把乌克兰能源系统炸光了,乌克兰开始在所有能源系统外围,修建大型铁框铁架子,加厚钢筋水泥防护墙。 俄罗斯自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就把能源基础设施当成主要打击目标,尤其是从2024年春天开始,导弹和无人机的袭击频率直线上升。到2025年,这股攻势不但没减弱,反而更猛了。俄罗斯军队用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锁定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目的是让乌克兰的电力供应彻底瘫痪。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乌克兰的能源系统从2022年起就反复遭袭,但2024年春季后,破坏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俄罗斯的策略很清楚,就是通过切断电力来削弱乌克兰的工业生产、军工能力和民生保障。结果呢,乌克兰的发电容量一度掉到战前的50%以下,居民用电时段限制越来越严,工厂开工率也跟着下滑。这不光是军事行动,还直接影响到欧洲的能源安全,因为乌克兰是天然气和电力过境的关键节点。 拿2025年的情况来说,俄罗斯在10月份就发动了好几轮大规模袭击。10月5日,一波攻击波及利沃夫地区的能源设施,至少五人丧生,发电机组被炸毁,碎片散落一地。接着10月9日,又是上百枚导弹和无人机齐发,目标直指基辅郊外的热电厂和哈尔科夫的输电塔。哈尔科夫那边的塔架倒塌后,当地几万户居民直接断电,冬季取暖都成问题。俄罗斯的这些打击不是随机的,他们用情报锁定高价值目标,比如那些修复刚完工的变压器房。乌克兰防空系统虽然拦截了不少,但低空无人机的渗透率高,成本低廉,一次袭击就能造成上亿美元损失。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指出,俄罗斯的能源战已经让乌克兰的冬季供电雪上加霜,2024-2025取暖季勉强熬过去,全靠天气暖和和国际援助撑着。要是再这么打下去,乌克兰的能源系统真有崩盘的风险。 乌克兰这边当然不是坐以待毙,他们的能源部长格尔曼·加卢申科从2021年上任起,就在忙着应对这种局面。加卢申科1973年出生在利沃夫,那地方工业底子厚,他1995年从利沃夫国立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直接进了国家机构,从基层行政助理干起。早期他管能源合同审核和纠纷调解,2000年代升到国家能源委员会当法律顾问,负责监管电力供应和项目协调。2010年后,他转到能源部高级岗,主管基础设施开发,管过管道建设和发电站维护。2021年4月29日,议会任命他为能源部长,正赶上俄乌边境紧张升级。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评估风险,组织团队转移设备,避免入侵初期就全线中断。到2022年,他推动进口备用发电机,还培训维修人员,维持电网勉强运转。2024年袭击加剧后,加卢申科开始主导防护工程,他出席国际会议,拿着数据报告向欧美盟友要援助,强调这些打击不光伤乌克兰,还会波及欧洲天然气供应。 防护措施的核心,就是在所有主要能源设施外围建起大型铁框和加厚钢筋水泥墙。这套方案是加卢申科部门在2024年底敲定的,覆盖了全国22个关键发电厂和变电站。铁框是用预制钢梁焊成的框架,高几米,表面加焊加强筋,能形成骨架结构。外面再浇筑两米厚的混凝土墙,里面嵌入钢板网格,设计上能扛住15枚带90公斤弹头的导弹同时砸同一个点。乌克兰官方说,这种三层防护体系第一层是铁丝网拦低空无人机,第二层铁框吸冲击,第三层水泥墙挡碎片。施工从2025年初铺开,优先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那些反复挨炸的地方。工程队用起重机吊钢材,工人固定横杆后浇水泥,留出检修通道和遥控门。成本不低,但比重建设备便宜多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关注到,核电站附近加了类似水泥屏障,防无人机碎片飞溅。 话说回来,这些防护墙真能完全挡住吗?从实际效果看,有限但有用。俄罗斯的导弹多是Kh-101巡航型或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动能大,铁框顶多偏转轨迹,水泥墙能减震但不保证零损伤。无人机方面,低端Shahed型容易被网拦住,但升级版带AI的就难说了。乌克兰测试显示,框架能护住内部发电机,减少连锁爆炸风险。加卢申科在2025年上半年报告里提到,通过这些措施,袭击后的恢复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三天。国际援助也帮了大忙,美国和欧盟拨款建了部分墙体,还提供电子干扰器干扰无人机信号。欧洲国家甚至在讨论建“无人机墙”,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用AI和拦截无人机封堵俄罗斯低空渗透,跟乌克兰的铁框思路有点像,但规模更大。 俄罗斯那边也没闲着,他们的炼油厂和气田也挨乌克兰的无人机反击。2025年8月起,乌克兰情报组CyberBoroshno确认了30次袭击俄罗斯能源目标,23次用无人机,炸了油库和处理厂。10月18日,乌克兰长程无人机击中鄂毕河地区的最大气处理厂,引发火灾,迫使从哈萨克斯坦的进气暂停。这波反击让俄罗斯石油出口掉10%,资金链紧巴巴。俄罗斯回应是加固自家设施,在炼油厂外围拉铁丝网,还在前线路面上铺金属网和渔网组合,防乌克兰的低空威胁。但正如专家所说,这些网对重型导弹没啥用,战争一打,双方损失都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