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南海里头,南沙群岛的事儿最让人操心,这片海域足足有82万平方公里,散落着230多个岛礁沙洲,听着数量不少,可真能露出海面、有点规模的没几个。 南沙最大的天然岛屿是太平岛,高潮时面积也才0.43平方公里,还不在咱们大陆实际控制范围内,剩下那些所谓的“岛”,好多也就是个沙洲,涨潮时可能就没入水里大半,连个稳定的立足地都算不上。 没有像样的大岛,首先难住的就是日常管控,南海的国际航线太重要了,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全球海上货物从这儿过,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咱们60%的外贸运输都得走这条线。 可这么广阔的海域,要是没有固定的大型岛屿当支点,舰机巡逻就得从海南岛或者西沙的永兴岛出发。算下来,从永兴岛到南沙中心区域得750公里,军舰开过去要大半天,飞机往返也得耗不少油。 以前潭门的渔民去南沙捕鱼,每次都要待50天左右,不是不想早点回,实在是路途太远,来回一趟成本太高,更别说遇到恶劣天气,补给船根本靠不了礁,驻守的人只能硬扛。 更棘手的是,周边国家早就盯着这点空子了,越南在南沙非法占了29个岛礁,这些年玩命填海造地。就说鸿庥岛吧,四年前才0.08平方公里,现在已经扩到0.83平方公里,足足大了十倍。柏礁更夸张,三年时间就从只有高脚屋的礁盘,变成2.8平方公里的“战略支点”,还挖了能停万吨军舰的航道。 他们敢这么干,就是吃准了早年咱们在南沙没有大型据点,管控覆盖有盲区,等咱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不少小礁盘改成了永久据点,甚至建了机场和弹药库。 咱们后来也开始在永暑礁、美济礁这些地方搞人工造岛,确实是没办法的办法,永暑礁建了3000米的跑道,能起降歼-20;五方礁也修了深水港口,能停万吨级船舶,还建了医院和通信塔。 这些人工岛算是补上了一部分短板,比如运-20能直接在五方礁降落,物资补给比以前方便多了,但人工造岛跟天然大岛没法比。 天然岛屿有稳定的地质结构,还有现成的淡水和植被,太平岛就有好几口水井,植被也茂盛,人工岛全靠吹沙填海,建设周期长,成本也高。 更关键的是,咱们起步太晚了,越南从2021年就开始持续填岛,到2025年总造陆面积已经到9.05平方公里,快赶上咱们南沙人工岛面积的70%了,他们现在还在往八个新礁盘扩张,把非法占的21个岛礁全改成了建设工地。 没有大型岛屿,连资源开发都受连累,五方礁附近的礼乐滩估计有50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整体的油气储量更是惊人,可没有就近的大岛当基地,开采设备没法长期部署,油气运出来也得绕远路。 反观越南,靠着那些填出来的岛礁,早就偷偷在附近海域采油了,每年光渔业资源就能占他们GDP的2.2%,咱们的渔民去传统渔场作业,有时候还得面临别人的无理驱赶,就是因为缺少附近的岛屿支撑,维权响应不够快。 国际上的博弈也受这个影响,2016年菲律宾搞那个所谓的“仲裁案”,其实就是看准了咱们在南沙的实际据点少,想在法理上钻空子。虽然咱们没理他们,但要是早有几个大型自然岛屿在那儿摆着,有长期的居民和设施,所谓的“仲裁”根本就没底气出来蹦跶。 现在咱们靠人工岛慢慢找补,但每次应对别人的挑衅,还是得从大陆调派大量舰机,成本高不说,外人看着还觉得咱们像是“后发制人”,不够从容。 还有天气因素,南海台风多,要是有大型天然岛屿,就能建更坚固的避风港和气象站,提前预警灾害。以前没有的时候,渔民遇上台风只能听天由命,海警船救援也因为没有就近基地而耽误时间。现在五方礁有了潟湖,能当避风港,但这样的人工据点还是太少,覆盖不了整个南沙海域。 说穿了,大型岛屿就是南海的“定海神针”,有了它,军事部署、物资补给、民生保障、资源开发就能形成闭环,应对别人的挑衅也能更有底气。 咱们现在觉得“力不从心”,不是实力不够,而是先天的地理条件受限,缺少这种天然的战略支点。好在人工岛的建设一直在推进,五方礁已经显出成为新南沙大岛的潜力,假以时日,等这些人工据点完全成型,咱们在南海的腰杆肯定能更硬实。 但眼下这过渡阶段,受限于没有天然大岛的短板,办事儿还是得步步为营,难免让人觉得不够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