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看中国这次如何反制荷兰,因为荷兰的行为,就跟明抢是一样的。而荷兰扎根在中国的大企业很多,单是我们熟悉的就有阿斯麦、飞利浦、壳牌、喜力、美素佳儿奶粉等等。 平常荷兰不显山不露水的,主要就是英、法这些欧洲国家处处挑事,谁能想到荷兰不出手就算了,一出手就是王炸,直接冻结中企高达147亿的资产,还打着“危害国家安全”的旗号。 然而自家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双标操作,往深了说全是自相矛盾的算计。 先说说这场闹剧的源头,9 月 30 日荷兰政府一声令下,就以行政手段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的股权,理由听得人发笑,一会儿说有 “管理缺陷”,一会儿又扯 “经济安全”,可阿姆斯特丹法院的文件直接戳破了谎言 —— 这分明是 6 月和美国会晤后,为讨好美方递的 “投名状”,这种拿法律当幌子的明抢,反倒让人看清荷兰对 “安全” 的定义有多双标。 首当其冲的就是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这家企业 2024 年从中国市场赚走了近 800 亿,占全球营收的 36.1%,比韩国和美国市场加起来还多。 更有意思的是,它一边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又跟着美国的节奏搞技术限制,嘴上说着要在北京建维修中心扩大布局,实则在高端光刻机供应上卡着脖子。 要知道半导体产业可是中国的战略产业,从手机到汽车再到航天,哪样都离不了芯片,阿斯麦垄断着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中国企业想买台 EUV 设备比登天还难,这种 “赚着你的钱还卡着你的脖子” 的操作,要是按荷兰的逻辑,早该被扣上 “危害产业安全” 的帽子了。 更讽刺的是,荷兰冻结的 147 亿资产,还不够阿斯麦在中国一年损失的零头,要是真论安全影响,阿斯麦的技术垄断可比被冻结的资产厉害多了。 再看壳牌,这家企业正在中国推进 521 亿的新能源项目,在油气田开发、加油站网络等领域布局极深。能源安全可是国家安全的命脉,从日常出行的燃油供应到工业生产的能源保障,壳牌的业务触角已经伸进了中国能源体系的诸多环节。 荷兰政府能凭空捏造中企 “危害安全” 的罪名,却对壳牌在中国能源领域的深度布局视而不见,要知道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化,这些外资能源企业的经营动向直接关系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这种潜在风险可比一纸股权文件实在多了,荷兰却选择性失明。 还有飞利浦,作为医疗设备领域的老牌企业,它的产品遍布中国各级医院,从影像设备到监护仪器,不少关键设备都贴着飞利浦的标签。医疗数据可是敏感信息的重中之重,患者病历、诊疗记录这些数据一旦通过设备流转出境,后果不堪设想。 荷兰既然能拿 “安全” 当借口冻结资产,那飞利浦设备背后的数据安全隐患,怎么就不见它提一句? 更别说喜力啤酒占据的市场份额、美素佳儿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的布局,这些看似普通的消费品领域,实则关系到食品供应链安全,一旦出现供应中断或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民生稳定,而民生稳定正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最打脸的是,荷兰抢了安世半导体的股权后才发现,超过七成的产能、仓库和出口许可都在中国,欧洲车企的芯片库存只够用几周,每天损失高达 230 万欧元。 这恰恰说明,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 “销售地”,而是荷兰企业赖以生存的 “生产基地” 和 “利润来源”。阿斯麦要是失去中国市场,一年损失就得超 300 亿,比抢来的资产多一倍还多;壳牌的新能源项目要是没了中国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空间,521 亿投资只能打水漂。 可荷兰偏偏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边放任自家企业在华深耕战略领域,一边用莫须有的罪名抢劫中企资产,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操作,实在让人不齿。 说到底,荷兰所谓的 “国家安全” 不过是服务于地缘政治的工具,对自家企业在华的安全隐患选择性无视,却对中企资产痛下黑手。 那些盘踞在中国的荷兰大企业,早已深度嵌入中国的产业体系、能源网络和民生领域,要是真按荷兰的标准较真,它们带来的安全影响可比被冻结的 147 亿资产严重多了,只不过荷兰从来不会用同一把尺子衡量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