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0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刚宣称“独立经营能拒外部

10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刚宣称“独立经营能拒外部指示”,就被荷兰总部打脸说是“未经授权”。 一场公开的“身份认同”大战,正在一家全球顶级的半导体公司内部打响。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子公司振臂高呼,我们是独立的中国公司,谁的命令都能不听。 话音未落,荷兰总部就发了公告,说这纯属“未经授权”的谣言。 这台戏吵得热闹,但主角却在台下坐着冷板凳。这家公司的100%持股人,中国的闻泰科技和它的老板张学政,发现自己被彻底架空了。 他的职务被荷兰法院说停就停,投进去的几百亿股权也被直接冻结托管。 这场闹剧的根源,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安世半导体这个实体,被活生生撕裂成了三个互相矛盾的自己。 首先,它是一个财务上的“纸面资产”。 闻泰科技可能到今天才想明白,它在2019年那场超过330亿的豪购,从法律上就没买踏实。为了让欧洲的监管点头,闻泰答应了让安世“独立运营”。 这可不是什么君子协定,而是欧洲人为了防止核心技术外流早就设计好的“防火墙”。 说白了,闻泰几乎掏空了家底,换来的只是一张股权凭证,而不是方向盘。 所以当矛盾爆发,荷兰法院轻飘飘一份裁决,就把闻泰的全部股权拿去托管,只在账面上给你留一股。花了三百多亿,买了个寂寞,这堂课代价太大了。 其次,它是一面政治上的“国家旗帜”。 当地缘政治的风吹过来,商业上的矛盾迅速升级成了选边站队。荷兰总部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荷兰化”运动。 他们专门成立新部门,请来有荷兰外交背景的人当说客,拼命向美国和荷兰政府证明,自己是“纯正的荷兰企业”,那个中国老板只是个需要甩掉的包袱。 荷兰政府也相当配合,直接下达部长令,冻结全球资产,禁止人事调整,用国家力量为安世的“荷兰身份”背书。 而在另一边,中国子公司也不甘示弱,高举中国法律大旗,强调自己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背后还有中国商务部和行业协会撑腰。一家公司,两个身份,彻底沦为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最终,它俨然成为功能层面的“全球节点”。在复杂多元的体系中,这一节点发挥着关键作用,连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彰显着独特价值。 撕掉所有权和政治标签,安世在全球产业链里的位置,决定了这场戏没法轻易收场。它的“大脑”在欧洲,核心的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技术都在德国汉堡那些地方。但它的“手脚”却在中国,全球过半的封装产能都设在这里。 这种布局让大家成了命运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荷兰总部具备切断中国系统权限的能力,一旦如此操作,中国相关方面将如同被剥夺视觉一般,陷入“盲目”之境,失去对系统的有效掌控。 但中国区手里也攥着王牌,他们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关键供应商,欧洲车企60%的分立器件都得找他们要货。 上海的工厂至今还在满负荷运转,这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一种实力的展示。 故而,安世的结局实则早已注定。命运的丝线悄然编织,一切似早有定数,无论过程如何跌宕,终会迈向既定的方向。 当财务、政治和功能这三重身份打成一地鸡毛时,它作为一个独立公司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荷兰法院最终指派了外籍董事来接管一切,宣告了由荷兰政府支持的“荷兰身份”暂时获胜。 这场风波给所有玩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了个醒,在今天这个撕裂的世界里,一个清晰统一的身份,可能比钱和技术都更重要。 信息来源:安世半导体中国捍卫自主权,荷兰陷入了两难境地——2025-10-19 09:11·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