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特朗普对我国喊话了。特朗普喊话中国:“我认为,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并给我们的大豆种植户造成困难,是经济敌对。为了报复,美国终止在食用油及其他领域与中国交往,自己生产,不购中国的食用油”。这番言论,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先看看美国爱荷华州的豆农汤姆,他望着满仓的大豆,满脸愁容。中国订单没了踪影,大豆价格还一路下跌。原来,根本不是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而是美国关税太高,巴西大豆比美国便宜30%,换做谁都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9月中国没从美国进口一粒大豆,却从巴西买了6370万吨,这市场选择再明显不过。 特朗普此番言论背后,政治意图昭然若揭。他一贯擅长利用贸易议题吸引国内选民目光,此次喊话中国,或许是想塑造强硬领导人形象,以此争取那些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选民群体,为其政治活动积累政治资本。可他似乎忘了,这种不顾经济规律的强硬,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美国豆农们对特朗普的政策早已不满。像汤姆这样的豆农不在少数,他们辛苦一年,却因为高关税政策,大豆卖不出去,收入大幅减少。他们多次向政府表达诉求,希望降低关税,重新打开中国市场,让他们的农产品有销路。 而巴西大豆产业却因中美贸易摩擦迎来了发展机遇。巴西大豆种植户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规模,相关产业如运输、仓储等也得到快速发展。巴西在国际大豆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幸运儿”。 美国食品企业也陷入了困境。中国出口的起酥油、调和油是美国食品企业的刚需,断了货,汉堡都得涨价。为了应对成本上升,部分企业考虑提高产品价格,但这可能影响市场份额,导致消费者流失。也有企业试图寻找替代供应源,但短期内难以找到能完全替代中国产品的供应,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此番贸易言论也纷纷表示看法。普遍认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一些国家担心贸易摩擦升级会影响自身经济,可能会调整与中美两国的贸易策略,以降低风险。 特朗普这波操作,看似对中国“发难”,实则是在给美国农民和企业“挖坑”。中国只是按照市场规律,选择性价比高的卖家,这怎么就成“经济敌对”了?贸易应该是互利共赢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无端指责和报复。 如果特朗普继续一意孤行,最终受损的必然是美国的经济和国际形象。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